董同强 马秀峰
摘 要:[目的/意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图书馆相关领域建设一个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及一站式的智慧型学科服务环境,进而推动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发展服务与决策支持。[方法/过程]基于“双一流”政策背景,采用实证调查法对42所“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概况进行分析,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服务于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与总体架构。在平台的功能设计方面,服务平台分为基于大数据的用户需求精准识别、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基于融媒体的学科研讨空间以及基于知识细粒度的学科资源聚合4个层面。[结果/结论]在分析“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赋予新的使命的基础上,为用户群体提供全面且精准的学科服务构建落地平台,切实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以“双一流”战略为重要契机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技术;智慧服务;学科服务平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5.013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5-0097-07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Integr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o relevant fields of libraries,we can build a precise,individualized,intelligent and one-stop intelligent subject service environment,thus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and providing development services and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thod/Process]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policy,this paper use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in 42“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ies,summariz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overall framework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telligent subject service platform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subjects.In terms of platform function design,service platform wa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user needs based on large data,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service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ubject discussion space based on financial media and subject resource aggregation based on fine-grained knowledge.[Result/Conclus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first-class”to the subject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we should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subject service to the user groups and build a platform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y taking the“double-first-class”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Key words:double-class;university librar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intelligent service;subject service platform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全面开展,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主动对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通道。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针对用户群体开展学科服务存在着迫切需求与服务对象不匹配、庞大需求与服务能力不匹配、隐性需求与挖掘创新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已有的学科服务平台主要通过开展嵌入式服务,依据学科划分相关的院系群体,为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搭建互动交流的渠道[2]。如何在学科服务中重构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形成学科服务智慧及构建科学高效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推动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质变性进步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从“技术”与“资源”两个维度对图书馆的智慧学科服务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智慧学科服务自动实现对口学科服务的提供和学科需求的满足,帮助形成并培养用户的智慧,其构建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于信息技术支撑,智慧学科服务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一种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注重针对用户的个体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获取并分析个体用户的知识需求,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判断用户的兴趣特征、关注领域等并将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标签化处理,生成服务产品并自动地呈现给不同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所展现出的“人格化”、“智能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用户需求精准识别、自动定位、个性推送等功能,具备一定的“智慧”成分。其二在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为导向和目标,形成馆配商精准采购以及读者决策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方案,在传统的文献服务基础上重新布局,建立文献元数据仓储,融合数字资源、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为一体构建包含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支持服务、知识服务与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多元化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使学科服务更有针对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法对42所“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概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总结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现状与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智能化服务为核心,以服务一流学科建设为应用导向,以学科需求的特色资源聚合为基础,以课程体系化为主线,立体化、自主化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
1 “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赋予新的使命
“双一流”战略要求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以及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旨在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3]。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面对大环境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学科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主动对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通道,应积极主动转型发展,在以往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量变基础上向更广泛、更多元和更深入的层次迈进,实现质的进步与提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的运用日益增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正由以文献信息服务为标志的“数字化服务1.0”转型为侧重于挖掘馆藏资源与科研数据的升级版“智慧化服务2.0”,并积极探索“融入一线、嵌入全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适应新时代的内涵式学科服务,满足用户对“自助型”与“交互型”服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开始积极探索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侧重点由以往的以学科馆员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同时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的研究,致力于为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解决具体问题[4]。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开展主体,应协同高校与院系,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细化图书馆服务格局粒度,充分挖掘学科发展动态信息的重要价值,嵌入到课堂中提供独立的第三方动态跟踪性服务,打造以创客空间等辅助性物理空间服务与网络学术生态体系并重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全方位实现保障学术资源、助力教学科研、促进学术交流的功能。在此环境下,如何因馆制宜,在软件工具帮助和技术平台支撑下构建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建设与知识服务的首要任务。
2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基本现状
通过访问“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网站、下载APP、收集新闻资讯、参考相关文献等方式,笔者对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行调查,发现有8所院校尚未开展图书馆学科服务,其余的34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大致相同、服务广度略有差别。通过对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得知,服务内容广度在不断拓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①学科馆员的设置,主要包括学科馆员的基本情况、制度以及各自的分管学科,其首要任务是为院系教师提供科研指导以及文献信息服务;②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网站链接服务、资源推荐、咨询服务等内容;③学科资源建设与推荐,主要负责为不同院系不同学科配置相应的纸质与电子馆藏资源以及定期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宣传推介学科资源;④科研支持服务,包括文献信息检索、科技查新、情报分析服务等内容。从服务内容深度上来看,各高校均已完成了最基本的学科资源配置服务,并通过建立学科资源导航的方式对资源使用进行培训与推介,近半数的图书馆配备了专业的学科馆员为院系教师服务,通过定期与院校教师进行资源供需对接,进一步了解学科发展所需的信息资源,使服务更具个性化与人性化。
2.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关系失衡:图书馆权责边界模糊,协同联动机制严重缺位
“双一流”工程启动以来,国内众多图书馆相继建设或完善学科服务体系,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学科服务仍未从根本上引起高校、二级学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层面的足够重视。学科服务规划的顶层设计缺失、学科服务发展坐标系构建不清晰、学科服务协同共建制度的缺位等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难以适应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脚步[5]。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制定出台学科服务的发展规划,但学科服务到底需要如何开展、谁来开展、后续如何评估与保障等问题仍然阻碍了学科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甚至是停滞不前。这些问题不应该是图书馆所应独立面对的,应从整体上建立由学校统筹、以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学校各部门协同互动的有关学科服务的协同联动机制,明晰学科服务顶层设计,相关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政策适当倾斜、人力与财政资源足够支撑,保证为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2 体系建设不畅:横向融合缺乏纵向发展体系的配合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学科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师生日趋复杂的知识服务需求,服务广度与服务深度作为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横纵发展坐标,二者之间的发展却并不同步,纵向的发展体系并没有在横向服务融合的过程中建立起来[6]。从横向上来看,相较于国外高校学科服务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更关注针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嵌入学习环境与科研环境的服务拓展与深化,所惠及的受众对象也存在明显局限性;纵向上来看,当前学科服务的着重点仍以图书馆内部资源建设为主,缺少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差异性需求精準定位,多数图书馆学科服务仍以“信息素养培训”、“学科信息参考咨询”、“学科博客”、“馆际传递”等浅层次的服务项目为主。而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服务却仅仅停留在规划层次,缺乏深度嵌入学习、科研与教学环境的协同创新服务项目,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战略中将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学科发展动态追踪”、“学科建设水平评估”、“重点学科资源导航”、“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构建”等层面亟待开发。
2.2.3 服务模式落后:学科服务形式单调且平台作用淡化
近年来学科服务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热点,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针对学科服务的态度多为“要我发展”而不是“我要发展”,大多都在政策引导下跟风式地开展服务,但其服务形式局限于学科资源整理以及开展院系拜访等传统服务项目,趋于表面,并未根据自身特点,因馆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学科服务策略,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学科服务品牌。尽管部分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学科服务平台,但通过进一步试用发现,平台的作用已经被异化为单一的交流互动,仅仅作为师生向图书馆反映资源与信息服务需求的收集平台,并未提供更多地服务项目。
3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与总体架构
3.1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
3.1.1 以智能服务用户为中心面向师生深度开放的原则
传统的学科服务平台往往以图书馆为中心进行建设,忽视了平台使用者的体验。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在借鉴“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以智能服务用户为中心,在资源服务到人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嵌入、功能嵌入、流程嵌入、系统嵌入、时空嵌入、能力嵌入、情感嵌入以及协同嵌入等多种方式嵌入到师生学习的各个阶段[7]。
3.1.2 以学科资源云汇聚为基础实现资源智能检索的原则
评价学科服务的质量首先需要衡量图书馆汇聚资源的能力。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应建立在汇聚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云存储与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未知网络资源的智能分类、聚类,协助用户获取所需的有效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规范的检索入口,通过缜密的数据合并、去重与排序后,为用户提供带有逻辑性、有参考意义的检索结果,建设面向学科、面向用户的资源云平台,揭示与获取各类分布与异构资源,实现统一浏览检索与目标信息获取,促进用户在信息模糊的情况下实现平台智能化需求[8]。
3.1.3 以慕课为主线全面应用移动终端的原则
传统的图学馆学科服务平台多以中图法等专业分类组织资源的方式,对用户群体而言,其最需要的是与自身研究领域最紧密相关的资源。因此,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需要以学校学科建设体系为参考来组织资源,以慕课为主线进行资源汇聚。这样更方便学生群体的科研与学习,也便于对优秀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进行资源推荐[9]。另外,随着现在学生与教师所拥有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比例日益增高,其学习方式也正偏向于移动化、碎片式的学习,全面应用于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真正实现让用户不受任何限制的泛在化学习。
3.2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
通过对已有的关于学科服务平台构建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多数高校图书馆主要依托CALIS进行专业学科导航服务,少部分开发了基于Lib Guides的学科资源和服务指南工具,但大多数平台功能的智慧化程度不高,缺乏跨平台的协作与交流,缺少针对用户的导航机制,尚未真正出现“一站式获取资源和服务”的学科服务平台[10]。融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是以智能服务用户为中心,以学科资源云汇聚为基础,以慕课化为指导思想,引入社区空间设计理念,多角色交流互动的开放式学科服务平台。它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一种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为用户群体创设自主学习场景,借助大数据技术识别个体用户的学习偏好、学习差异等个体特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图书馆用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多层次、协同式、智能化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架构。
3.2.1 用户接入层
用户接入层作为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框架的顶层,创设了连接图书馆员、用户群体、学科资源的关键场景,它同时具备支持移动智能终端接入以及个性化学习两个特点,为了便于用户群体的学习科研活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服务广度深入到教学课堂、科研社区以及众创空间等个性化学习场景中,为不同场景中的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不同的可持续性服务产品。
3.2.2 服务支持层
服务支持层在原有的浅层次学科服务项目(学科信息参考咨询、信息素养培训、查收查引、馆际传递等)基础上进一步增添了深度嵌入学习、教学与科研环境的协同创新服务项目,实现了对学科资源、内容推送、动态追踪、科研评估、交互服务等功能的管理,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服务[11],其中重点建设了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效助力的“学科资源门户、学科发展评估与动态追踪、重点学科资源个性化推荐、融入式课堂”等服务项目。
3.2.3 信息层
信息层主要通过针对技术工具层所挖掘到的用户信息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针对收集到的用户信息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初步确定不同类别的用户群体的身份特征,并对其偏好种类进行标签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用户群体进行类别划分,进而依据用户各类标签组合对用户行为进行定向追踪,通过行为数据来预测分析用户行为,确定用户服务产品,经过系统匹配后由服务平台推送给用户[12]。
3.2.4 技术工具层
技术工具层则主要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开源Hadoop云计算技术,综合部署Hadoop云集群、Zookeeper云集群、Spark云集群作为数据集群,同时还部署了学科分类树集群、个性化推荐Web集群两个应用集群。其中,Hadoop云集群主要负责对URL进行处理并对所爬取的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为学科分类树集群提供辅助;Zookeeper云集群则主要通过搭建决策节点与数据节点的方式,协调分配数据存储,为分类树应用管理、存储提供应用;Spark云集群则主要负责个性化推荐過程中基于浏览器的实时推荐算法的计算任务;学科分类树集群则主要通过部署爬虫服务器对用户网络日志与浏览内容进行抓取;个性化推荐Web集群主要缓解服务器中实时推荐的计算压力,提升个性化推荐的服务保障能力[13]。
3.2.5 资源数据层
资源数据层作为系统框架的最底层,负责学科资源的收集、整合、存储以及调用。它包含了各成员馆业务数据、学科用户的服务请求以及序化的学科情报资源等,同时为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提供了服务器接口与功能接口两类,其中包括ESI、InCites、Derwent Innovation Index、Innography、Thomson Innovation等专利检索和分析数据库。
本框架以用户接入层作为顶层,以精准满足学生与教师群体的真实需求为核心设计思想,由底层的资源数据层出发,采用核心存储系统HDFS作为云存储系统,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开源Hadoop云计算技术,从数据采集与分析入手,建立用户智能标签与行为预测模型,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服务营销输出系统,利用数据资源分析、学科文本分类、个性化知识服务支撑工具等向用户群体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旨在实现图书馆线上线下学科服务的一体化,为不同类别的用户群体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4 多元融合: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设计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旨在建设一个开放、动态、智能化的智慧型学术环境,为高校师生的学习、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精准服务。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学科服务平台的分析,从用户信息数据的收集入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分析用户群体的学习科研需求,模拟服务用户群体学习科研的实践场景,为不同类别的用户群体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4.1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需求精准识别
在“万物智能”时代的驱动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跨领域融合,为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数据提供了可行性路径。需求识别模块旨在通过对用户需求精准分析实现对学科服务流程的控制。它以用户的真实需求导向建立数据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大量的Web日志,获取用户数据查询记录、浏览记录等原始数据,利用数据清洗技术删除与用户群体学科服务无关的信息数据,提升数据价值密度,通过Python、Vosviewer等软件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实现由数据到信息的可视化呈现。
该模块对需求数据的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展开:1)静态获取指的是从图书馆服务系统中获取包括姓名、身份、学历、研究方向等个人信息在内的用户基本信息;2)动态获取指的是针对用户的显性与隐性行为进行跟踪获取,其中显性行为跟踪指的是通过调查用户对学科服务的使用意愿、搜索内容,确定用户群体短期、长期目标下的信息需求;而隐性行为跟踪主要根据图书馆中用户的浏览记录、查询记录等对用户信息行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按照数据挖掘—关联—统计—分析的情报分析流程获取用户自身状态以及信息情境,进而确定用户的隐性潜在信息需求。但在学习、科研以及教学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用户极易产生临时性信息需求。因此,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以及显隐性跟踪操作来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建立实时更新的用户兴趣模型数据库。
4.2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跨界融入高校图书馆核心场景、核心业务,促进图书馆学科服务流程自动化、场景智能化。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差异与背景关系的多样化导致了资源需求个性化,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神经网络算法从用户兴趣信息库中分析用户需求信息,推测用户意图,对其偏好种类进行标签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用户群体进行类别划分,通过智能标签识别不同用户的动态需求,采用数据预测分析方法,进行用户行为趋势分析,实现用户行为数据到用户行为特征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为不同的用户群体确定个性化的服务产品,采用智能推送服务模式,高效地向用户推送学科信息资源[14]。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对服务产品进行试用,根据反馈结果重新划分用户群体,调整服务供给内容,其实质便是利用算法来猜用户之所想,供用户之所需[15]。
4.3 基于融媒体的交互式学科研讨空间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了为用户创设功能性情境的重要性,馆员服务于师生的教学、学习与科研活动,馆员、教师及学生三者必然要走到具体情境中,如何为他们构建实时交互的协作研讨空间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构建之初需要特别注意的[16]。基于此,本研究从用户、学科馆员、服务系统、服务内容等多个视角构建了包括智慧学科门户、信息组织、知识情报分析等在内的交互式学科研讨空间,利用社交媒体按照上述智能标签识别体系划分多个学术交流小组,满足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实时交互与协作学习,建立了小组成员与学科馆员之间的实时协作交互机制,通过实时通讯、微信群、研修社区的功能实现平台用户与学科馆员之间的交互社区化,进而实现知识的生成与创造。
4.4 基于知识粒度的学科资源聚合
OCLC于2015年重新定义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边界,即图书馆资源由自有资源、可借用资源、许可使用的资源、可共享的印本文献资源、需求驱动的资源以及免费资源六部分构成。由此可见,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以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协调发展为宗旨,以自有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资源以及开放资源等为建设重心的多元化资源体系。然而当前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信息资源,仍主要以高校图书馆的自有资源作为系统化的学科专业资源,片面关注“纸电资源博弈”,忽略资源多元化的建设,因此必须以基于学科需求的特色资源聚合为核心重新规划“双一流”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独一无二的学科资源新常态。“双一流”战略强调学科建设向世界一流看齐,注重元数据的深度整合,这就要求对资源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细粒度化,构建“用户需求—知识聚合—实体资源”的三级映射,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多粒度知识学科服务,并为基于语义的学科信息提取、组织与智能服务提供一個内容相互关联、多层次、多维度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使学科服务更有针对性[17]。
5 结 语
在“万物智能”时代的驱动下,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与情报分析服务的集合体,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持续关注用户的需求与反馈,拓宽服务手段,关注服务成效,借鉴新理论、新技术打造创新型的知识服务体系,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构建高质量学科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基于此,本研究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为支撑,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以及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学科服务平台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构建方案。提出平台构建方案还远未达到最佳,今后将在新技术理念与新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对平台的功能与框架结构进行优化,为人工智能与学科服务平台的结合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地决策,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全面化和完善化。
参考文献
[1]管培俊.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17-19.
[2]李书宁.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5,(4):71-76.
[3]沈洋,李春鸣,覃晓龙.融入“双一流”战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构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10):121-125.
[4]肖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5):43-51.
[5]储节旺,汪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精准服务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7):107-112,127.
[6]李素娟.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5):113-117.
[7]董同强,马秀峰,张永鹏.面向创客群体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嵌入式服务平台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7,(15):83-88.
[8]李敏.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学科资源构建探讨[J].现代情报,2017,37(11):98-104.
[9]朱鹏威.“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4):91-94,110.
[10]刘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9):53-58.
[11]于静,刘迎春,李书宁,等.基于学科特点与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的学科服务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3.0版学科服务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5):80-85.
[12]董同强,马秀峰.创客视角下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7,5(4):70-77.
[13]曹畋.高校图书馆智慧学科服务实践——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8,(11):52-55.
[14]许子媛.大数据环境下的学科服务营销平台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3):65-70.
[15]燕輝,魏小盈,杨华.学科服务背景下“智慧与服务”新解读[J].图书与情报,2014,(1):122-127.
[16]傅云霞.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47-51,79.
[17]汤妙吉.图书馆智能化专业学科服务平台建设[J].现代情报,2016,36(6):100-102,107.
(责任编辑: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