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兰,朱敏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结直肠癌早期检出率日益增高,外科手术是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重要治疗方案之一,但结肠血液循环差,术后患者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系列并发症存在又可进一步引发腹腔感染[1-2]。研究表明腹腔感染可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生存质量降低,并引发放化疗相关并发症,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且增加医疗费用[3]。如何预防术后腹腔感染有一定社会学价值,现阶段临床尽管采用了洁净室技术以及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来降低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风险[4],但受创伤后局部血供不足、术后组织创伤以及细菌耐药性增加等因素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预防越来越棘手[5]。近期有报道,手清洁、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要措施之一,并证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6];因而笔者考虑手卫生管理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为此笔者于本文展开临床随机对照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8~68岁,平均(56.21±6.15)岁;临床TNM分期:Ⅱ期32例,Ⅲ期23例;肿瘤直径2~7 cm,平均(5.24±2.65)cm。观察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50~69岁,平均(56.98±6.09)岁;临床TNM分期:Ⅱ期31例,Ⅲ期24例;肿瘤直径2~8 cm,平均(5.54±2.75)cm。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纳入标准
①术前经组织病理活检及肠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②有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适应症;③择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④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和目的知情,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结直肠癌病变范围累及乙状结肠或肛管者;②非原发性直肠癌者;③术中中转开腹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3.1 对照组
参与结直肠癌手术的全部医护人员术前进行常规手卫生消毒,感控护士每天统计参与医护人员洗手次数。
1.3.2 观察组
参与结直肠癌手术全部医护人员均进行手卫生管理,确保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洗手或手消毒:①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时;②接触患者手术切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④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污染物或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采用LINKWELL手卫生管理系统对参与本次手术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测,每名医护人员均配备无源RFID胸卡(无辐射且对医疗设备无干扰),手在出液器正下方,从下向上移入感应区域,设备会自动出洗手液2 mL,红外感应功能识别1~45 cm的洗手操作,每洗一次手记一次数,由感控护士在后台实时监测洗手次数,观察洗手液消耗情况。
1.4.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至化疗时间、住院时间。
1.4.2 患者腹腔感染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腹腔感染情况,腹腔感染标准[7]如下:①术后有明显发热、腹痛、腹胀或明显腹膜炎体征,同时伴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②经腹腔引流液或穿刺液细菌学培养呈阳性;③经腹腔超声及CT等检查(或再次手术)证实腹腔内存在感染病变(如化脓性渗出、局部脓肿等)。
1.4.3 随访患者生存、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复发情况
术后2年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无进展生存时间,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结直肠癌复发情况。
1.4.4 预后效果
采用SF-36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效果,两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进行评分。SF-36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至化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至化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腹腔感染率为7.27%(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81,P=0.031)。
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3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7.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2%(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术前SF-36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年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SF-36评分比较
腹腔感染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有关报道显示结直肠手术后腔隙及器官感染发生率约为20%[8],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易致患者炎症反应加重、对化疗耐受性差等,因而临床医师会对腹腔感染患者推迟其术后化疗时间[9]。近期文献研究表明术后早期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预后[10];国外学者研究同样表明术后化疗时间推迟可致癌症患者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增加[11]。由此可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可通过推迟化疗时间导致患者临床预后恶化,因此临床有必要积极探究合理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腹腔感染风险。
结直肠肠腔内细菌含量较高且菌群复杂,结直肠手术相对于其他手术(如心脏手术)术后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以腹腔感染最为常见[12],虽目前临床上已采用了洁净室技术和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但结直肠癌术后创伤的局部血供不足,加之受细菌耐药性增加等因素影响,术后腹腔感染的预防愈加艰难[13]。邵小平[14]等学者展开了手卫生管理系统对降低ICU多药耐药菌感染影响的研究,结果提示手卫生管理系统不仅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且明显降低ICU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同时为临床管理者提供了最佳管理平台;医务人员手是病原体在医疗环境和患者中传播的重要途径[15],有学者研究表明手卫生是降低医疗机构中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传播的关键,也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主措[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术后至化疗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腹腔感染率较低,术后2年随访生存率较高,术后1年复发率较低,无进展生存期较长;观察组术后1、2年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步证实了手卫生管理系统在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中的预防效果佳,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观察组围术期为全部医护人员实施手卫生管理系统,手卫生管理系统要求每位医务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必须洗手并进行手消毒,洗手与手消毒是阻断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引发感染性疾病简单、经济、有效手段[17],同时应用LINKWELL手卫生管理系统对参与本次手术的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风险[18],因而观察组术后至化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此外通过有效降低术后腹腔感染率,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随访复发率并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且观察组远期随访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手卫生管理系统在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中的确切效果[19-20]。
综上所述,手卫生管理系统在预防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降低复发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确,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