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平
中国历史上的徽商(泛指安徽清安江一带的商户)曾名噪一时,他们的经商之道,普遍得到世人的认可。而他们在维护国家税收尤其在交纳税款方面,更是积极、认真,富有成效,以致多次受到朝廷的盛赞,并且得到不少的匾幅。
有些匾幅上的字,还是当朝皇帝亲笔题写的,像宋高宗赵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晚清时代的爱新觉罗·溥仪,都给他们泼过墨。其手迹直到现在还有留存。
徽商经营的项目虽说是五花八门、品种繁杂,但其做的主要生意则是一些纺织和医药制品。这些东西相当一部分来自民间,来自那些作坊式的工厂,而且都是本地所产,纯属民间的手工制作,故而被人称之为“原生态物质”。
徽商将这些“原生态物质”推向国内进行销售,又与外国商人搭建了贸易平台,以货币的形式进行交换或者干脆以物易物。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精明的徽商们着实大赚了一把。
徽商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聪明才智,构建了一个灿烂的图景,而他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随着他们交纳的税费日渐增多而光芒四射,大放异彩,在民间众口相传!
据资料记载:当时,每一个徽商,无论从事何种生意,也无论是家财万贯,还是初入商道,在向朝廷交付税款时,无不表现出一种令人敬佩的大义和慷慨之态:
很多徽商,即便当年惨淡经营,血本无归,但朝廷的税费一分一厘也不亏欠!不但不亏欠,有的徽商看到国家内忧外困、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苦,急需财力扶持,还预交了一两年的税费,以此支援国家所需,而这些钱多半都是向别人借贷来的,可见他们对国家的赤诚之心是多么的深厚,多么的执着!至于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徽商,交起税来更是豪爽、利索,翻倍的奉献。
据说晚清时代,有位叫汪明铎的徽商,在自己所从事的盐业生意发展到全国的数十个城市之后,干脆将其中的五个颇有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公司,连人带厂交给了朝廷,以充“税费”。
这一震撼人心的大义之举,博得了包括朝廷在内的大小官员和皇亲国戚以及百姓们的一片喝彩!而徽商的那种“行大义”,“举义旗”和“为利而不违义”以及“谋利而不弃义”的精神,强调“义的兼顾”和“以义取利”以及“不以利为利”的思想精髓,更是深入人心,载入了历史史册!
3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以“庆祖国华诞与军运同行展职工风采”为主题,举办全市税务系统第一届干部职工羽毛球比赛。下图为市局党委书记、局长孟军参加比赛时的情景。(图/文:李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