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新峰
(随笔)
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梦想。梦想,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尝遍世间百味,写尽人生百态。回想起近三十年来在文秘写作之路上的所为、所得、所想、所悟,深感若抛弃懒浮拖,撇开权钱名,潜心写作,便可以找到快乐、升华境界、培养情趣。
读初中时,一天夜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我突发灵感,一骨碌爬起床,写就了一首小诗《晨曲》。第二天,通过邮局寄给原钟祥县《莫愁湖》报。一周后,收到了《莫愁湖》报社给我寄来的样刊和一封鼓励信。
消息不胫而走,一下子在校园炸开了锅……由于开创了学校“习作发表史”,走在校园小道上,背后传来“小诗人来了!小作家来了!”心里特别激动,我用稿费买了个精致的笔记本,把文章剪下来小心翼翼、工工整整贴好,扉页写上“写天下文章,展鸿图大志”。
上高中时,我已在报刊杂志发文(诗)近20余篇(首),学校爱好写作的同学越来越多,《芦笛》文学社应运而生,我与另一名同学担任社长、副社长,2名语文老师做辅导,社团成立当月发展会员100余名,随后的日子里,30余名会员在报刊杂志发表习作50余篇(首)。
参加工作后,坚持创作不辍,成果虽不丰硕却还欣慰:1997年,成为原钟祥市国税局十佳写作能手、荆门市国税局系统写作积极分子;2000年,两首诗歌在中国税务学会诗词大奖赛中获二等奖,被录入中国税务出版社《金色之路》;2006年3月调入钟祥市国税局税收研究会,后来又调到市局办公室。20多年来,在《中国税务》《中国税务报》《中国社会报》《湖北国税》《税收征纳》等各类报刊杂志发文200余篇(首)。
回想起来,是写作,充实了我的工作生活,是写作,带来了无限快乐!我愿以饱满热情和十足信心遨游漫漫文海,用手中的笔书写美好生活,描绘税收事业,做个永不停息、勇往直前的追梦人。
2008年3月中旬,我正在办公室编辑《钟祥国税文化苑》“税收调研”栏目时,办公室刘主任走进来说:4月份税收宣传月,希望“笔杆子们”发挥聪明才智,多出点子多想办法。我满口应允,随后开始了苦苦思索……
一天,在不经意间,瞄到办公桌上一本湖北省优秀文艺期刊、钟祥市文联和作协共同主办的杂志《莫愁湖》,顿时灵光一闪,一个新颖的点子,从大脑里蹦出——乡土作家看税收。
我平时与乡土作家常有来往,于是想到“文艺搭台,税收唱戏”的点子,思谋着怎么借助乡土作家的名气,提高税收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增强税收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我与钟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莫愁湖》杂志社总编周桦着手策划、组织和协调。
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上,20余名乡土作家激情澎湃畅谈感受,纷纷表示用手中的笔或镜头书写税收、描绘税收、展示税收、宣传税收。随后,乡土作家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税务局的办税服务厅,近距离接触征税人和纳税人,详细了解了办税程序,现场咨询和采访,为创作作品搜集了大量素材、提供了充分准备。
半个月后,市局收到来自教师、学生、公务员、税务干部、文学爱好者、个体纳税人、企业财会人员的“税收、发展、民生”稿件110余篇(幅),乡土作家稿件更是题材丰富,质量上乘,诗词、诗歌、歌词、散文、小说、摄影、书法、绘画、报告文学等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我开始了市局——文联——印刷厂之间马不停蹄地穿梭忙碌,与周桦总编选稿、改稿、定稿、排版、校对、印刷……5月30日,《莫愁湖——“乡土作家看税收”特刊》终于问世!手捧装帧精美、设计独特的税宣专刊,心里涌起无法抑制的兴奋和喜悦,其间的辛苦和疲劳顿时荡然无存。
后来,办公室副主任李鹏洲采写的《税收作品编入文学期刊》在《中国税务报》上刊发,我与曹静波采写的《“乡土作家群”为税法宣传“支招”》在《中国社会报》发表,“乡土作家看税收”活动,被评为湖北省和荆门市税务部门税收宣传月“精品项目”。
通过这次为税收宣传策划“支招”,我尝到了写作的力量和甜头。2010年,我调入办公室,此后每年宣传月来临前,常常要与业务精英和“笔杆子”们,就税收宣传月活动项目征集“金点子”,广泛发动“群众智慧”,开展了“税宣走进明显陵”“自主创业,税收支持”“税宣与公汽同行”等新颖独特、丰富多彩的税收宣传月活动,被受众称赞“精彩纷呈、光彩夺目”!
2009年6月9日,荆门市税收研究会电话通知,让我到《荆门国税》杂志帮忙编校。得到消息既高兴又担忧: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特别难得,可自己文字功底和能力有限,生怕搞砸了辜负了领导的信任。
简单收拾好行李,第二天一大早坐上去荆门的车。赶到荆门市国税局时,隔壁工商银行楼顶的时钟刚好敲响八点整。一进门,陈秘书长正伏案修改调研文章,看到我准时报到,说已经妥善安排好住宿,立即给我交代工作事项,我放下行李就投入战斗……
先是文章归类,通过ftp服务器和外网邮箱,下载各单位投稿并建挡归类,然后挑选适合栏目“口味”、文章质量高、工作亮点鲜的稿件,以及视觉冲击力强、选取角度佳、时效性强的新闻图片。挑选稿件过程中,我很快体会到“论质不论人”:不因熟人的稿件就选上,不熟悉就“枪毙”,文字和图片要严格把关、精挑细选,才能保证杂志的档次。
修改稿件特别劳心费神、令人头疼,大脑时刻绷紧弦,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好文章、好图片,大到文字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小到标点符号使用对错,都要斟酌再三、反复琢磨。
初步修改后,打印一份同秘书长再探讨修改,力求标题醒目、文字完美、标点正确。
编辑稿件审核完了,还要送分管副局长、局长审核签字,领导审核稿件改动不大,还是发现了标题美不美观、词语妥不妥当、版面风格适不适合等问题,并提出真知灼见。
虽然领导“签字画押”,最后还要全文校对,通读所有定稿的文章,再看看有无错词、病句和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最后排版印刷。排版工作量很大,就48张页码反反复复好几道程序,调整文章排序、图片结构、插图搭配、风格设计,排版好后交印刷厂付印。
“付出总有回报”6月30日,捧着散发油墨飘香的杂志,看到一行行错落有致的文字和别具一格的图片在眼前跳跃,看到同事投来赞许的目光,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跟班当编辑的日日夜夜,可能别人已经休息,我们却为一个标题冥思苦想,为一段文字敲打锤磨,为一个数字反复求证……
凌晨时钟敲响,揉揉惺忪的眼睛,喝上两口淡茶,继续在电脑桌前敲打文字,“为伊憔悴为伊痴,甘为他人作嫁衣”,诠释着编辑们的素养与情怀,苦乐交织的情绪顿时蔓延开来。
如今,国地税合为一家,税收工作更加繁重,税收宣传更要跟上。我唯有紧握手中笔,为税鼓与呼,培养新力量,再展新风采,在写作之路上马不停蹄、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