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瑾 鲍玉华*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荨麻疹类型,呈慢性经过,虽全身症状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抗组胺类、消炎类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往往停药后病情又会复发甚至加重。我院2017-2018年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入选标准
(1)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病程≧6 周[1];(2)年龄19-65 岁,性别不限;(3)未合并有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性缺陷性疾病;(4)无心肝肾功能不全。(5)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风团反复发作,寝食不安,劳累后发作或加重,伴有神疲乏力、忧虑、烦躁。
1.2 一般资料
入选80 例(男34 例,女46 例),年龄19-65 岁,平均年龄32.5±15.7 岁。病程6 周-7年,平均2.6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 例(男15 例,女25 例),年龄31.9±15.2岁。对照组40 例(男19 例,女21 例),年龄34.5±16.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两组均采用常规抗过敏治疗(如口服扑尔敏、静脉滴注西咪替丁、钙剂等)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及穴位针刺,疗程不超过4 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评估。
2.1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药物为我科研制的配方,用五味子、当归、白术、防风、白芍、蛇床子、地肤子、苦参、荆芥、薄荷、蝉蜕、紫草、白藓皮、艾叶、苍术、黄柏、透骨草各30g,加水2500mL 置于熏蒸机蒸锅内,煮沸15min 后,患者进入舱内,夏季熏蒸25-30 分钟,冬季30-40 分钟,每天1 次。5-7d 为1 疗程。一般治疗2-3 个疗程。小儿用量酌减。
2.2 针刺方法
通常选用的穴位有血海、曲池、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凤池等[2],每次留针15-20 分钟,7 天为一个疗程。
3.1 情志护理
由于患者对病情和中药熏蒸治疗不了解,易产生忧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应详细解释病情,讲解中药熏蒸治疗的原理、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介绍已治愈的病例,并以周到热情的服务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消除其恐惧和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中药熏蒸护理
3.2.1 遵医嘱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及耐受力等方面因素,调整适宜的室温、熏蒸时间、温度和熏蒸药方。室温、水温均应适宜,熏蒸时以患者舒适能耐力为度。体弱者可将温度降低2℃~3℃。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过低则达不到疗效。熏蒸锅内水不宜过高,约锅内2/3 为宜,不应接触皮肤。
3.2.2 拉床围帘或屏风遮挡,保护病人隐私。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可加盖毛毯。
3.2.3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脉搏、呼吸、局部皮肤颜色及感觉,尤其是老年及体质差的患者,要注意防止虚脱的发生。若有不适现象时,立即停止熏蒸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2.4 熏蒸后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液,忌饮冷水,尽量卧床休息,避风寒,防感冒。
3.2.5 所用物品做好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用具1 人1 份一消毒。
3.3 针刺护理
针刺前做好解释和准备工作,消除紧张的心理,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针刺部位,便于操作;针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效果和反应,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滞针现象,应紧急处理并报告医生。
3.4 饮食调护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辛辣、生冷、寒凉及滋腻之品。
3.5 妇女月经期间,老年体弱多病者、高血压病患者不宜熏蒸。
3.6 健康指导
3.6.1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流通,尽量避免搔抓,防止感染,忌用热水或有刺激性溶液洗浴,勿穿化纤类内衣。
3.6.2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 等。
3.6.3 由于皮肤瘙痒,易烦躁、易怒,医护人员要有耐心,多给病人讲解有本病发生及预防的知识,让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早期愈合。
4.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荨麻疹疗效标准判定。痊愈:风团消退,临床症状消失,不再发作;好转:风团消退面积≥30%,或消退后再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面积<30%。
4.2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1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颜色苍白或鲜红,少数病例亦可仅有水肿型红斑。患者自觉瘙痒难忍,夜晚常严重瘙痒,影响睡眠。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风邪侵袭,由于卫表不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肌肤,致使营卫不和,络脉瘀结。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真皮水肿,皮肤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管扩张及血管周围轻度炎症细胞浸润[3]。中药熏蒸治疗本病,可使药物均匀弥散直达病所,扩张周身毛细血管,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充分吸收。本方药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主要组方原则,方中防风辛、微温、甘,不燥偏润,为祛风圣药,与荆芥同用具有祛风解表止痒之功效;白藓皮归脾、胃经,可除胃肠道之湿热;艾叶温经散寒;苦参燥湿止痒。采用熏蒸疗法,使药物作用与物理作用相结合,既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使风疹邪毒随汗而解。同时辅以针刺三阴交、合谷、血海,可调营卫、行气血,从根本上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且太冲、期门皆为肝经之穴,可更好的配合中药发挥疏肝理气作用,且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且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