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童行为背后的潜规则

2019-05-06 16:50方正宇
新体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将球足球比赛潜规则

方正宇

中超联赛第五轮,主队上海上港在补时阶段将比分改写为2比1后,场边突然爆发了一场风波:上港球员将球碰出边线,比分落后的卓尔球员急于利用最后时间力争扳平,可球童没有及时将球掷回场内,卓尔主教練李铁直接从球童那里争抢皮球,因为过激举动被红牌罚出场。

就事论事,这场风波其实没有对比赛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就算球童有心拖延,耽误的时间也就十几秒钟。比赛结束后,李铁也为当时的行为专门向球童道歉。但此事还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主场之利是否包括球童因素等盘外招。

实际上,类似争议不只是出现在中超赛场。2013年,切尔西球员阿扎尔曾因为在客场蹬踏球童被红牌罚下。这样的恶行固然应当被谴责,不过那名球童的举动也比中超同行过分得多,他在接球后非但拒绝归还,而且当阿扎尔上前讨要时,球童还故意将球死死压在身下,导致对方恼羞成怒。可见,球童原本是为缩短捡球时间而设立的岗位,在特定利益之下,却可能产生拖延时间的反作用。

主队在体能储备、场地适应以及观众支持等方面优于客队,属于各方面都能认可的优势。然而,一旦优势延伸到裁判、球童这些本应绝对中立的领域,所谓的主场优势就可能成为破坏比赛公平的毒瘤。有些时候,客队教练和球员恼怒的未必是被拖延时间,而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那么,有没有办法通过修改和完善规则,杜绝场边球童这些带有倾向性的盘外招呢?理论上,办法是有的,真正实现恐怕也不容易。比如,修改足球比赛的计时规则,仿效篮球比赛那样计算比赛的净时间。如果这样做,无论球童在场边拒绝归还足球,还是球员在场上故意倒地不起,都不会消耗比赛时间,自然就没空子可钻。问题在于这种最彻底的解决方式意味着要修改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还需要配备精确的计时装置,实现起来,成本实在太高,短期内完全看不到希望。

还有一个办法,球童不再由主场安排,而是专门委派中立人士担任。不过,这种方式同样意味着比赛成本上升,必须为技术含量很低的捡球聘请一批“职业球童”。从历史来看,由于球童行为影响比赛结果的情况极为罕见,要求其职业化似乎有点小题大做。

概括起来,针对诸如球童之类的盘外招,如果上升到对“明规则”采取大修的程度,难免给人以杀鸡用牛刀的感觉。现实情况下,真正产生约束的往往是各队之间达成的默契,通常不会让各自主场的球童们做得太过分。说白了,这更像是由“潜规则”来掌控的领域。

只要不是写在纸面上的规则,难免会有被打破的时候。就像在足球比赛中,如果一方因为看到球员受伤而故意将球踢出界,在比赛重新开始后,另一方应当主动归还球权。在绝大多数比赛中,双方球员都能颇具风度地贯彻该项“潜规则”。但在有些特别重要的比赛中,也出现过另一方不归还球权,反而趁机进攻的场面。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悖体育道德的行为,但我们却很难在规则中找到处罚的依据。

同样的道理,对于球童涉嫌拖延时间的行为,恐怕也难以从规则层面直接处罚。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还是舆论对不公平竞争的声讨。如果做得太过分了,导致外界纷纷谴责这些在主场实施的盘外招,对球队的公众形象可能构成一定的影响。相比拖延十几秒钟带来的好处,形象受损所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也许只有当舆论监督形成足够的威慑效果之后,那些原本靠“潜规则”约束的问题才能在阳光下得以解决。

猜你喜欢
将球足球比赛潜规则
足球联赛
当代女生交友潜规则
记一次足球比赛
精彩的足球比赛
足球比赛“排兵”里的布阵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七)
小狗汪汪
地球接力
潜规则
自作自受的“全民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