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探析

2019-05-06 01:49余家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伤椎成形术经皮

余家福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447100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大多数出现在老年人,属于骨质疏松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压缩性骨折。外力是主要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活习性、营养状态、遗传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很大的相关性[1]。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症状有背部以及腰部疼痛,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疼痛感会逐渐增强,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应用常规的保守治疗,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且治疗效果较差。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上最新出现的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技术,其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并且创伤小,因此,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得到认可[2]。我院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过程中,临床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48例。纳入标准:(1)经医院影像检查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2)明显感觉到腰部疼痛的患者;(3)年龄均在60岁以上的患者;(4)两组患者及家属都知情并了解此次研究,均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出现显著继发椎管内占位的患者;(2)有严重肾、肝功能损伤的患者;(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5)依从性差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7±4.7)岁,病程0.5~8d,平均病程(1.5±1.2)d。研究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8.6±4.8)岁,病程0.5~8d,平均病程(1.5±1.2)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守治疗,入院后让患者卧床休息,进行物理镇痛治疗以及药物镇痛,并进行固定,连续30~50d,治疗期间持续应用药物进行止痛辅助治疗,治疗2~3个月之后帮助患者带辅助器具下床进行活动[3]。

1.2.2 研究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通过C臂透视机观察伤椎,定位伤椎的位置,并做好标记,在X线的帮助下与矢状面呈15°,经皮通过患者的椎弓根,在它的上方进行穿刺,穿刺至椎体前1/3。在穿刺针的位置确定好后,将针芯拔出。在患者伤椎中注入造影剂,并通过C臂透视机确认未发生渗漏[4]。水泥将PMMA骨与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混合,最终呈现糊状,注入50ml注射器中,并与穿刺针相连,通过X线直视将骨水泥缓慢注入至患者伤椎中。在注入的同时通过X线直视观察,保证骨水泥通过骨小梁间隙逐渐浸润,并且在间隙边缘有毛刺状缓慢散开至骨皮质部位,若出现骨水泥外渗的现象,则立即终止注射。待骨水泥确定已经硬化后,在将穿刺针拔出,并缓慢按压伤口3~5min[5]。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以患者疼痛感全部消失,影像检查骨折部位彻底愈合,脊柱功能全部恢复为显效;以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影像检查骨折部位有愈合的现象,脊柱功能有所改变为有效;以患者疼痛感未减轻甚至加重,影像检查骨折部位未愈合,脊柱功能与治疗前没有差别为无效。(2)比较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指标:其中主要包括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以及伤椎后凸角。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指标对比 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及伤椎中线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伤椎后凸角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指标对比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升高。骨质疏松特别容易导致患者脊柱骨折,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终生残疾,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脊柱骨折后,打破了患者脊柱矢状面的平衡,骨折椎体受到挤压从而变形,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折后,会出现腰背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其中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受压以及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6]。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修复能力会逐渐下降,患者出现骨折后,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恢复,则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关节也不能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脊椎出现畸形,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7]。有研究提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患者骨骼连续性的恢复,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

临床上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骨水泥注入患者伤椎,起到加固伤椎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的伤椎高度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因骨折错位而引起的椎体神经刺激,防止椎体塌陷。同时,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机体创伤较小,这就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尽早进行机体功能锻炼,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

经皮椎体成形术最早由法国学者发明,主要应用在椎体血管瘤的治疗,经临床上不断的发展,现已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恢复脊柱功能以及缓解患者疼痛,它的主要原理是:(1)注入的骨水泥在粘附成型后,起到了内固定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止伤椎移动,增加了患者椎体的强度,和骨折治疗的标准一致。(2)注入患者伤椎的骨水泥有发热的效应,发热后使患者伤椎以及附近组织的神经功能逐渐丧失,从而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3)骨水泥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起到降低了伤椎周围神经敏感度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疼痛[9]。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伤椎影像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降低伤椎后凸角。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容易发生骨水泥渗漏,这与术者的操作手法、注入骨水泥的数量、压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显著,但是在进行骨水泥注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入的时机:骨水泥从稀薄变为黏稠,且流动范围较小时注入。(2)注入方法为逐步后退法,在X线的诱导下侧位密切观察骨水泥注入情况,一旦发生渗漏,即刻停止注入。(3)注入速度要缓慢,以防骨水泥渗漏。(4)待骨水泥成型变硬后将工作通道旋转,之后将工作工具缓慢退出,以免软组织中进入骨水泥[10]。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较好,应当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伤椎成形术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