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對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有着很大的影响,至今为书界称颂。
篆书备受推崇
包世臣师从邓石如学篆隶,后来又学习北魏书法,晚年时又学习二王,自拟为“右军第一人”。代表书法作品主要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主,书写风格与其书学思想高度统一,走“碑帖结合”一路。传世书迹较多,学书30年,为书家大宗。他的篆书在当时受推崇。
包世臣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博闻多识,著作颇丰,他对书法的见解与诠释集中于《艺舟双楫》中。在论书中,他能够以通达的眼光审视中国书法的发展,较为系统地反映各个时代的书法发展风貌,并从书法实践的层面上论述了碑派书法的学书理念与创作技巧。
执笔方法不拘一格
苏轼在执笔的方法上有“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的书法理论,包世臣灵活运用这种古人的执笔方法,创作出的书法作品至今仍是书画拍卖场的焦点,吸引了大批的书法藏家进行收藏和投资。他的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用笔以侧取势。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整篇点画饱满,作品的整体感极强。
极力推广北碑
包世臣在书法理论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中说:“径县包氏以精敏之资,当金石之盛,传完白之法,独得蕴奥,大启秘藏,著为《安吴四种》,表新碑、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碑体,盖俗尚成矣。”他对包世臣推广北碑的汗马功劳给予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