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2019-05-05 01:05史争伟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

史争伟

摘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需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以及挖掘社区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方能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政府主导和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关键词: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体系 重心基层下移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232-02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推动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责任主体也在基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1]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到城乡社区,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党委领导,构建新型区域化党建格局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不能脱离党组织的领导。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1)完善社区党建,优化党组织设置。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灵活地将党组织建于业主委会、社会团体以及居民楼内,以实现社区党组织零死角、全覆盖。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片区、楼院等划分网格,科学设置社区内党组织,建立“社区党委—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格管理体制,把党组织的“根”扎进党员群众,通过组织覆盖延伸治理触角,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社区管理治理网络。

(2)改进党的组织体系,构建区域化党组织体系。可以结合社区党组织换届,突破传统单一组织模式,构建区域化组织体系,整合辖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使社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实行社区“大党委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辖区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根据不同机构党员的岗位优势、技能特长等具体情况,设置助老助残、心理辅导、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环保志愿、技能培训、医疗卫生、课业辅导等多种治理岗位,切实做到社区缺什么、党员干什么。

(3)改进社区党组织治理方式,突出服务理念。坚持把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联动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紧紧抓住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改进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全程代办制度。通过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关系接转”“困难救助”“创业指导”“权益保障”“政策咨询”“意见收集反馈”等最大限度的“一站式”服务。

二、加强主体培育,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和社会组织作用

当前,社会发育程度不高,居民自治能力较弱,与现代社区治理的要求和任务不相适应。因此,构建社区治理体系,关键是要大力培育多元化主体。

(1)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当前,社区管理多数采用了业主委员会自治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规范有序、有效协调、相对成熟的业主委员会是推动社区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在社区治理体系构建过程中,业主委员会在业主集体利益的维护、业主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治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区业主组织,推进社区业主自治,就要探索推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五位一体”的治理模式[2],发挥社区内各治理主体协调共管的优势。

(2)发挥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领。社会组织应当成为社会自治的主要载体,应当成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如果没有大批的高素质社会组织和健康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自治。[3]当前,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已经成长为公民社会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据民政部可查的社会组织就达到了40多万个,但因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持引导力度不够,社会组织良莠不齐,参与治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出现违法违规的问题。因此,需要党组织和政府以协商沟通、合作共赢、授权服务等方式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领。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社会服务空间,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就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在法律、政策层面的规范和引导。

三、探索人才管理制度,培养留住高素质社区工作者

社区治理要靠人,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更离不开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着眼于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围绕怎么选人、怎么育人、怎么留人的问题,亟待探索出一套务实管用的人才管理制度。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汇集各方面人才。拓宽社区干部招选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打破地域、单位、行业和身份限制的办法,择优上岗。还可以采取从機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复员退休军人党员中选拔党组织负责人等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2)建立职业化培训机制,提升业务能力。针对新招录人员特点,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组织岗前、岗中培训,开展履职教育。建立市、区、街三级培训网络,依托有关高等院校、各级党校、培训基地等资源,围绕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谐创建、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等专题共举办各类社区工作者培训班。把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各级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安排专项培训资金,推行“集中培训、实地考察、外出学习、交流研讨”四段式培训模式,形成社区工作者培训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

(3)建立职业化激励机制,确保留住人才。按照职业化要求,要有效解决社区工作者任务重、薪酬低以及上行路径狭窄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薪酬动态增长制度。根据市场行情、物价标准,市区组织、民政部门和街道联合出台社区工作者薪酬增长办法。定期提升社区工作者生活补助,并缴纳“五险一金”,使社区工作者有“获得感”。另一方面要把社区书记纳入人才队伍总体规划,经过规定程序将优秀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把社区工作者作为街道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全日制工作人员,由街道统一管理试用,同时加大从社区书记、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让他们有“成就感”。从人事和待遇两个方面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积极性,使社区工作成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职业。不能让社区工作者付出了大量劳动和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回报,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要依法治理,加强法制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又要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唯有如此才能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社区治理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光明日报,2017-10-28.

[2]黄少华.新型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常州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4.

[3]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2.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伯顿“二分法”在中国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运用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社区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