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尧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链条上,农村小学处于薄弱位置。农村薄弱小学不仅在教育资源上处于劣势,在师资队伍上同样不占优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立足小学数学教学,探讨提高农村薄弱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薄弱小学 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32-02
数学学科具有特殊性,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知识点较多,知识体系相对庞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要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学生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薄弱小学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应该把握农村薄弱小学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
一、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渴望在游戏中学习,通过游戏收获成长。游戏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活动,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喜爱游戏,并且希望和同伴共同开展游戏。农村薄弱小学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一阶段的学生意志力薄弱,很容易被课堂之外的事物混淆视线。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游戏,采用多元化的游戏形式,并将数学教学内容和游戏联系在一起,不断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十以内的加减法知识时,可以开展“开火车”游戏。“开火车”游戏的规则如下:学生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不同的口算题目,口算题目的难度处于同一层级,且数量相同。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则火车前进,回答错误则或者不动。小组第一个成员为火车头,最后一个成员为火车尾,最快达到火车尾的小组可以获得游戏的胜利。在为学生介绍规则之后,教师可以正式开展游戏,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题目,为小组进行计时。为了赢得游戏的胜利,给自己的小组带来荣誉,学生会开发自身的潜能,全身心投入到题目计算之中。除了“开火车”游戏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开展“找朋友”游戏,即让学生将数学式子和正确的数学计算结果连在一起;开展“口算大王”游戏,即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快速口算;开展“悄悄算”游戏,即让学生进行心算等。在游戏的带动下,课堂氛围可以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善用媒体课件
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其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催生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在课堂上,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技术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可以调取互联网中的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2]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呈现直观知识,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农村薄弱小学学生好奇心强烈,对多媒体课件很感兴趣。多媒体课件作为新鲜事物,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制作精品课件,因时制宜地进行信息化教学,并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图像、音频等。
比如,教师在讲加减混合计算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题目更加真实可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这样的画面:树上有三只小鸟,过了一会又飞过来四只小鸟。一段时间后,有两只小鸟飞走了。在学生觀看画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反映画面的数学算式。图像具有直观特性,学生可以快速列出算式3+4-2。教师无需为学生提供过多指导意见,让学生进行自主计算即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数学学习的难度将进一步降低。
三、创设相关情境
情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熏陶作用,情境创设对数学教学有着突出的裨益作用。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围绕教材内容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教学情境具有多元化特征,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情境,确保数学教学能够达到最优状态。[3]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农村薄弱小学学生还处在成长期,爱听故事是这些小学生的特性。低年级数学教材较好理解,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可以从中提取数学故事,对教学内容、练习题目等进行延伸,以故事的方式推动教学工作展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时,可以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学校上课时间为8点,为了按时赶到学校,小明需要6点起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幅钟表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在这一时间,小明是否应该起床呢?在问题启发下,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生成,教师可以自然引入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操作情境。数学教学具有综合性特征,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实践活动是理论认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裁剪的方式,剪出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对四条边进行拼合,并让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通过自主实践,学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收获学习的愉悦感,深化自己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把握评价艺术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评价越合理,学生的发展空间越大;教师的评价越片面,学生的发展空间越小。[4]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得到教师的赏识。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把握评价艺术。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和学生建立互动沟通的关系。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表扬。一个赞赏的眼神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一个赞许的微笑可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农村薄弱小学有一些后进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非常薄弱。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如“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老师能够看到你的进步”等。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充满数学学习的信心,在数学学习中乘风破浪。
五、联系现实生活
一切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生发而来的,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数学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在应试教育桎梏下,部分教师割裂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影响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5]
比如,教师在讲与圆形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有哪些事物是圆形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可以畅所欲言。一些学生提出皮球、篮球、足球是圆形的,一些学生提出家中的锅、碗是圆形的。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自主分析圆形的特点,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将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也将更加充沛。
参考文献:
[1]于长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2-53.
[2]范建均.让数学融入生活——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名师在线,2018(31):57-58.
[3]许霞.从“低效”“无效”到“有效”的转变——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些许思考[J].华夏教师,2018(30):56-57.
[4]钱真英.让知识运用于实践——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化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64+49.
[5]梁惠新.浅析如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52.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