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客航站楼工艺流程中的智能化设计

2019-05-05 02:12朱丽莎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3期
关键词:登机牌航站楼工艺流程

朱丽莎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旅客航站楼功能需求

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人流、物流的往来造就了民用航空业的蓬勃发展。航站楼在不断承担输送旅客进出港业务的同时,也对未来的需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从旅客的角度出发,航站楼最基本的功能是能够使旅客轻松、快捷和舒适地到达楼内各处。航站楼设计应更为重视楼内的乘机流程体验和机场的候机环境营造。

从航空公司角度出发,旅客顺利登机的效率直接牵动着航空公司的整体运作效力。不仅要面对旅客突发的地面“一关三检”(海关,商品检验,动植物检验,卫生检验)等流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更要及时配合机场调度保证旅客的按时登机和飞机准时起降。

从机场运作方考虑,如何在必要的工艺流程下最大程度地发展商业环境,如何优化旅客在工艺流程中的时间和流程功能所占用的空间成为了旅客航站楼设计中的一项考虑因素。

旅客航站楼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基础设施,对于不同国家地区工艺的设计是有所区别的,而既有的一些中大型航站楼在有限的面积和条件下,为提高机场的运作效率也逐渐引入了智能化的设备和检验措施,以减少人工操作负荷。

2 工艺流程中的智能化设计注

对于全球大多数的旅客航站楼,工艺流程中员工占到整个航站楼员工的较大比例,员工的配备和调度成为了各航空公司和检验部门保障旅客顺利进出港的工作重点。

在传统旅客出入境流程中选取较为复杂的代表作为分析基础:我国国际旅客进出港流程。

国际旅客出港流程:防爆检验→办理值机行李托运→查验登机牌及证件→国检通道→人工海关通道→边检查验→安检检查→扫描登机牌登机。

国际旅客进港流程:国检通道→落地签证→边检查验→核对行李牌→海关通道→离开。

流程中,较为常见的采用智能化设计的环节包括:值机办理、行李托运、查验登机牌、公民及绿卡持有者入境。但服务比例较低,机场普及有所限制。

就现况分析,采用智能化设计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①以机器作为主要查验设备,较少的人工进行现场监督,如海关绿色通道、国检通道等;②全自动智能操作,可无工作人员监督,如自助值机登机牌打印、自助行李托运、自助扫描登机牌等。

传统的工艺参数设计主要依据IATA给出的参考。柜台、通道的数量;排队场地的进深、宽度以及一般旅客的平均服务面积等都纳入航站楼的工艺设计参考,但对于智能化自助部分的设施量配比并没有完全可供参考的数据。

目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航站楼全过程自助服务系统从技术上已经基本实现,这就对航站楼设计的流程和各项技术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一些既有的新建航站楼的设计项目中,有10%~30%的比例于设计中应用智能化,但大部分是基于机场运营方的要求,甚至在一些评审会上也有专家提出智能化自助比例的合理性和当地机场的适应程度。

智能化设计依赖于智能设备的研发和市场,另一方面是取决于机场运作方对机场旅客的定位,同时,在我国一些重要工艺环节中,如“一关两检”(海关,边防检查站,检验检疫局)对于是否展开智能化自助的使用虽有应用趋势,但一定程度上仍限制于各使用部门对于设备的高要求和查验的严密性,除了一些民用航空相关的标准文件,各使用部门还相继依据各自的查验要求出台了更为详细的细则。对于现有自助系统可运用的技术,就我国而言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识别技术,其中的指纹录入和人脸识别可以有效在航站楼内多个工艺环节中利用,从而解决一些航站楼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如登机口验证、偷渡问题等。而对于指纹录入在国外先进的航站楼已率先运用至工艺流程中,很大程度上使自助系统在航站楼设计中从被动适应转化为主动适应。

对于目前全球各类机场的一些先进的智能化、自助式设备的处理时间和占用场地,根据一些专业厂家的产品和既有机场现用设备的调研,较之人工办理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

从大部分的数据显示,对于自助系统来说,其在时效上为机场和旅客节省了约1/3时间,在占用面积上一些系统看似较之人工面积稍大,如自助行李托运等,但其消化了集中式的排队空间,使得旅客分散办理,给工艺的平面布局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而更多的自助系统由于减少了员工的操作场地和必要的台面操作空间,集成了触摸屏与旅客面对面的模式,在占地面积上也充分体现了自助系统的优势。

表1 人工和自助主要参数对比

除了时效、占地面积这两大优势外,自助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其所谓的“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这对比与人工判别无论是速度还是精准度都是毋庸置疑的。

3 智能化机场的案例分析

纵观全球大中小型机场的工艺设计,由于国情和设备的限制,一些国外的机场在普及智慧智能自助系统比例上远超过我国的一些大型机场。这里列举了在智能化运用上较为成熟的新加坡机场作为案例来分析。

作为中转枢纽的樟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高达6000多万人次。快捷流程服务设计占到不少比例,无论是建造时间最久的T1还是较为突出的T3,都在各个环节留出相当部分的自助服务系统供部分旅客快速办理出入境[1]。

其中新建成的T4航站楼更是把快捷流程(全自助)作为航站楼内部工艺流程的一大特色融入设计当中。T4航站楼总面积约1.95×105m2,作为“廉价航站楼”的代名词,以智能化自助系统来诠释“廉价”,采用更智慧的技术来减少工艺流程中资源的浪费,而这种智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旅客体验舒适度。

从工艺流程上,旅客出境采用较大比例的自助登机牌办理、自助行李托运系统、自助登机牌查验系统、自助登机扫描(见图1);旅客入境采用较大比例的自助入关证件指纹查验、自助行李牌查验等。非本国公民或绿卡人员也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使用自助通关系统。

对于吞吐量不小的樟宜机场来说,排队区域极少有大面积人群长时间聚集。这些智慧型的自助系统也收到旅客的青睐,为航站楼提升了未来感和交通建筑的智慧性。

2018年年底,我国第一个实现全自助系统的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B楼区域改造工程已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每个环节都通过旅客的身份证/登机牌/人脸识别来自助完成。整个流程的设备操作和通过时间合计约2min,极大程度地缩短了工艺流程时间。

4 智能化带来的优势与弊端

智能化的浪潮推动着航站楼设计发展,除了优势之外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优势

对于长期具有乘机体验的旅客来说,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流程办理的时间,也很大程度减少了员工人力的输出。航站楼内的设计可以突破固定的长宽限制,较为灵活地结合室内空间轻松布置。

对于自助设备的设计,设备供应商也会依据航站楼室内设计特色,对产品造型进行优化。

图1 快捷国际出港全自助系统流程示意图

在一些自助系统中,旅客可以更轻松地根据提示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如值机的座位选择、航食的订购等。而对于一些高科技的识别信息系统,如人脸识别、证件信息调取、指纹识别等也相较人工更为严谨,判别度更为精准。

2)弊端

智能化系统不能大面积铺展,由于其发展的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关口严谨的国家、地区检验单位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一些产品的故障率/误报率不可避免,而对应的专业维保服务/检验也需纳入一定的人员。目前,常用的自助设备主要覆盖的人群具有局限性,如进出关自助通道只提供信息库中写入的长期本地区居住人员(如公民、绿卡、长期签证持有者等)。一般短期进出港人群仍需经过人工柜台进行信息采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不常乘机的旅客和特殊需求的旅客,在操作上会有一定的障碍,仍需要人工帮助。

5 结语

在全球航站楼的工艺设计中,自助系统从被动角色逐渐转换为主动,形成航站楼主要的工艺动脉。

全自助系统的航站楼在未来的进化中不仅仅局限于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更体现于整个航站楼内各个环节和功能的智慧型。旅客航站楼可以使旅客在匆忙乘机的过程中放缓速度,去享受航站楼内的商业、娱乐等功能,真正使航站楼成为一种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复合型公共建筑。

猜你喜欢
登机牌航站楼工艺流程
化工工艺流程题中常涉及的考点
作者更正
钢铁工艺流程概述及发展方向初探(下篇)
钢铁工艺流程概述及发展方向初探(上篇)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航站楼
机场里的小旅行
机场里的小『旅行』
爸爸的登机牌
注意!别在朋友圈晒登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