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面源治理的路径探索

2019-05-05 02:19:50李粉玲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粪污畜牧业粪便

文│李粉玲 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辖区面积2438平方千米。近年来,在现代畜牧业发展引领及精准脱贫政策的支持下,丹凤县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千万只肉鸡全产业链、50万头生猪、10万头(只)牛羊、1万箱中蜂生产特色鲜明,畜牧业在农业中的贡献比重达到48.5%。7个养殖场获得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认定授牌,10个畜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是陕西省认定的整县环评无公害产地。

近年来,由于受环保制约、土地红线、成本上升、市场价格、消费结构等因素影响,畜牧业发展迎来生产转型、结构调整的重大抉择期。当前对禁、适养区的划分及政策要求,加速了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步调。禁养区关停、搬迁、拆除,彰显了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和态度。当然,禁养区不是无畜区,更不能“一刀切”式的简单关停拆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和转变。

一、养殖业的地位

从国外发展来看,发达国家畜牧业在农业中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化的畜牧业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没有现代畜牧业就谈不上现代农业。

从增收渠道来看,丹凤县县域农业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90%左右,除劳务创收外,农业依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其中近一半收入来源于畜牧业;特别是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以来,畜牧龙头企业实施的入股分红、就业务工、培训教育,为贫困户增收开辟了新途径;留守或偏僻地区的农村人员从事养畜的习惯也有增无减。

从膳食结构来看,“一猪独大”是我国生产结构的真实写照,目前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和消费需求、营养结构的变化,加速了从单一类型的温饱需求向多产品的营养互补和从耗粮型畜种向草食畜种转变,在市场引领下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持续发展前景来看,畜牧业是种植和加工的中轴产业,从而拉动饲草、粮食种植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畜禽粪便是优质基肥,可疏松土壤、提供营养、增加作物产量,是可利用的资源。

从转化升值来看,畜牧业源头是种植业,下游是加工业,通过肉、蛋、奶、毛、皮等畜产品加工变为丰富畜产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既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链的延伸和增值。

从质量安全来看,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畜产品的生产监管,严查严处投入品违禁违规添加,确保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国家一方面增加粪污治理投入,配套处理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限制动物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移动,确保了生产安全;加大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净化和环保事件处置力度,确保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提振了人们的消费信心,为生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从综合分析来看,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产业发展反映乡村文明、生活富裕的现实体现,是推动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应予以提倡保护并科学设计。

二、畜粪肥的作用

畜禽粪便一直被人们当作土壤肥料的重要来源,因而畜禽粪便多是就地施用。动物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养分,同时也能供给作物所需的钙、镁、硫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多种养分的需要。化肥与粪肥相比,存在易造成土壤板结,理化性质的变化及环境的污染,土壤中所含养分趋于单一,易使作物营养失调,品质下降,农植物产量下降,利用率低等问题。

粪污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一是粪便不能及时还田。过于集中的畜牧养殖导致畜禽粪便在部分区域产量过大,传统施肥处理方式无法消纳,大量堆放对大气、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二是工业化肥的大量使用。人们大量使用化肥,使有机粪肥大量闲置,禽畜粪便不能及时还田,形成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三是粪便面源污染途径多。畜禽粪便作为肥料施用后,粪便中氮、磷从耕地淋失;畜禽生产中不恰当的粪便贮存,氮、磷养分渗漏;不恰当的贮存和田间运用使氨散发到大气中;乡村地区没有废水处理设施,污染物直接排入农田。

三、面源污染治理路径

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绿色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1.科学发展布局。依据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布局为前提,以土地消纳承载力为基础,按照1亩土地年消纳4头商品猪粪污量的标准,折算其他畜种养殖量,科学统筹确定全县畜禽饲养总量。坚持以市场为需求导向,生猪、肉鸡主导产业突出,草畜、蛋鸡特色产业优化,规模、散养方式共存,禁养区严禁准入、限养区加以控制、适养区适度发展原则,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场重在粪污设施配套和资源化利用,严禁粪便直排、露天堆放、影响民居,抵制“一刀切”式的关停拆除,推动区域养殖实现以销定产、产销平衡、种养结合、平衡施肥、科学消纳。

2.做好场区规划。养殖场要按照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进行设置,控制区间隔离距离,做好生物防控。做到净道、污道分设,干粪、湿粪分离,雨水、污水分流,畜体、粪污分开,健畜、病畜分置。推行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减少疾病交叉传播。完善场区道路硬化,便于消毒管理;在养殖场裸露地面种植花草绿树,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粉尘、遮阴防暑。特别是对养殖场的粪污及病死畜处理区,坚持因地制宜、处理规范、就地利用原则,科学筛选处理方式,做到不污染、零排放、全利用。

3.改进养殖设施。主要是应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在满足畜禽生产条件同时,做到粪污源头减排。一是改进饮水装备,提倡碗式饮水器,改变鸭嘴式、乳头式、水槽式饮水带来的滴漏,减少污水排放量。二是改进清粪工艺,实施干清粪、改进尿泡粪、减少水冲粪,粪便实行固粪直接堆积发酵或固液分离堆积处理,加工有机肥;污水实行厌氧沼气发酵,沼液还田。三是改进雨污分流渠,采用污水暗道排放,统一收集处理;雨水实行统一收集、沉淀、消毒、回用方式,减少污水的再生量。严禁排污道与排水道交汇使用,以减少排污量及处理运行费用。四是采用高床漏缝,实现自动挂粪收集处理。

4.提高吸收转化。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蛋白质含量符合畜禽生理需要,提高日粮氮的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放量。在饲料中合理使用合成氨基酸、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促菌生、乳康生、调菌生)、非淀粉多糖降解酶(如酵母、消化酶、复合酶)、有机微量元素(如沸石粉)、除臭剂(如EM菌剂)、抗菌素制剂(如土霉素粉、杆菌肽)、有机酸制剂(如柠檬酸、乳酸)等,促进胃肠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抑制腐败菌的繁殖,相应降低粪尿中氮、磷、不可消化营养素、微量元素的排出以及有害气体的产生。

5.加强粪污利用。以完善粪污无害化处理为前提,稳步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现有养殖场依据生产能力及粪污产生总量,配套建设沼气、发酵设施,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备案等准入资质;新(改)建场要严格审批,做到粪污及病死畜处理与建设同时规划、建设、使用。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推行“畜—沼—肥—田”等综合措施,实行干清粪工艺、节水控制,在源头上减排;健全养殖无害化设施,采取厌氧发酵、污水(沼液)贮存池、氧化塘、好氧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在生产中清洁;拓展粪污排放路径延伸,固粪堆积发酵后加工有机肥,推行种养结合、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清洁回用等模式,在利用上资源升值。并加大环境及粪污排放检测,科学指导企业发展,避免脱贫路子狭窄,生产大幅滑减。

6.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建立重大事项联席商议制度,落实部门职责,严格审批新建场,做到统筹规划先行。二是经费支持,推进运行规模场的粪污面源治理,增加配套设施,提升粪污的利用率。三是强化监督,环保、农业、畜牧等部门要紧密配合,依据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污染事件处理,倒逼养殖场履行主体责任,对拒绝整改,情节严重的场户,按照处罚规定予以关停拆除。

猜你喜欢
粪污畜牧业粪便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移植粪便治疗克罗恩病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6
“粪便移稙”治病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