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华 杨木兰 吴海声 薛剑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胸片检查中体位约束的替代方法,避免家属X线暴露。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胸片检查的681例1~3岁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X线检查号的奇偶数分组,奇数为对照组(340例),偶数为实验组(341例)。对照组按照既往的方法,一名家属固定上肢,另一名固定下肢。实验组用本研究制作的肢体约束带固定四肢。比较两组胸片质量、患儿坠床发生率及陪检家属人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优质胸片率、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4.60%)的家属陪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制作的肢体约束带可有效固定患儿四肢,避免或减少家属X线暴露。
[关键词]小儿胸片;电离辐射;约束带;陪检家属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226-03
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和甲感的流行,小儿胸部摄影在放射科日常工作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小儿胸部薄而脂肪软组织多,相对肺组织少,肺含气量小,软组织与气体的对比度差,小儿无摒气自控能力,且易哭闹、躁动、不配合[1]。小儿因进入一个陌生环境而恐惧产生哭闹乱动是很常见的,往往是由家属按住手、腿进行制动,这也是儿童胸片拍摄的一个难点[2]。保护性约束是保障躁动患者生命安全以及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3-6]。结合放射科小儿胸片检查大多只能摄卧位片的特点[7],本研究制作了一种上下肢体约束带,用于我院放射科341例1~3岁小儿胸片检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胸片检查的681例1~3岁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每天检查号的奇偶数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340例),偶数为实验组(341例)。对照组中,男218例,女122例;平均年龄(1.99±0.36)岁。实验组中,男216例,女125例;平均年龄(2.04±0.37)岁。纳入标准:所有行卧位胸片检查的患儿。排除标准:①四肢骨折患儿;②危重患儿;③精神异常患儿。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再研究。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裁剪成20 cm×15 cm的双层棉布缝好后,在其两侧分别缝上两条80 cm×5 cm的双层布带,前30 cm布带中填以太空棉缝制成30cm ×5 cm×0.3 cm的棉带,制作成上肢约束带。取50 cm×20 cm的双层棉布袋,在距离两侧20 cm的中点处各挖一个2 cm×10 cm的竖长方形开口,布袋中填以太空棉缝制成50 cm×20 cm×0.3 cm的薄棉枕;棉枕两端各缝制一条20 cm×10 cm的双层棉布,并填以太空棉缝制成20 cm×10 cm×0.3 cm的棉带,棉带末端再缝制一条60 cm×5 cm的双层布带,制作成下肢约束带。对照组仰卧于检查床中央,戴好铅帽,用铅皮遮盖生殖器,两名陪检家属做好相应的放射防护后,一名固定患儿双上肢呈一字型,双前臂顺势夹住头部;一名固定患儿双膝关节。X线管球中心线对准颈切迹与胸骨剑突下缘联线的中点处[8]。选择患儿上腹部饱满即深吸气时曝光[7]。实验组仰卧于检查床中央,双上肢呈一字型展开,两前臂稍上举,置于头两侧。分别将上肢约束带两侧的一条棉带绕在患儿的前臂上方,另一条从腕部的上方跨过,活结固定于检查床正下方探测器的头侧拉手上。双下肢自然伸直,将制作好的下肢约束带的棉枕平铺于患儿的双膝关节正上方,两侧棉带和布带分别绕过患儿左右腘窝,穿过同侧的竖长方形开口,分别缠绕过左右膝关节上方,对左右膝关节进行相对独立的固定,活结固定于检查床下方探测器的足侧拉手上。小儿约束带用时松紧要适宜,以可伸进1~2手指为宜[9-11]。对极度不配合的患儿,由一名家属在机房协助固定头部。放射防护及曝光时机同对照组。
拍摄小儿胸片时要准备充分,态度和蔼、耐心,尽量争取患儿合作,操作熟练,动作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重照、补照,减少小儿接触辐射的机会。技术人员相互配合,摆体位的技术员要与图像后处理的技术员相互协作保證投照部位的准确和图像质量[1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由两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和一名经验丰富的技师对两组DR图像,根据摄影质量标准:①组织影像具有鲜明的对比度,丰富的层次和良好的清晰度;②几何投影正确,观察的兴趣区组织细微结构清晰显示[13]。达到此两点标准者视为优质胸片。未达此标准,但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视为非优质胸片;未达到诊断要求的视为废片。比较两组影像图像质量差异。统计两组坠床发生率及陪检率,比较两组坠床率和家属陪检率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胸片质量采用χ2检验,陪检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影像质量的比较
经两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和一名经验丰富的技师对两组DR图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所摄胸片均全部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没有废片。实验组的优质胸片率为92.38%(315/341),与对照组的91.47%(311/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8,P>0.05)。
2.2两组坠床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上肢和下肢均被肢体约束带稳妥固定,患儿身体无法动弹。对照组至少有1名家属在机房守护陪检,两组均未出现坠床摔倒现象,两组坠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家属陪检人数的比较
对照组陪检家属547名,是本组患儿的160.9%,实验组无2名家属陪检,1名家属协助固定头部的118例,占实验组的34.6%。实验组(34.60%)的家属陪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1)。
3讨论
胸片也就是胸部X线片,临床上多用在肿瘤、骨折、双肺肺炎、肺心病、心脏以及气胸等疾病的检查上,应用范围十分广阔[14]。通过胸部X线片,能将肺部大体病变清晰显示出來,然后再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密度来对细微病变加以检测,所得的影像资料具有较高的客观性与真实性[15]。本研究制作的肢体约束带用于1~3岁的小儿胸片检查中,可以有效地固定患儿的四肢。上肢约束带投降式固定患儿上肢,使其双手远离胸部,远离照射野,从而减少伪影,减少患儿手部辐射危害。下肢约束带的棉枕被两侧的棉带、布带所牵拉,固定双侧膝关节,加上两侧棉带对左右膝关节相对独立的固定,患儿双膝关节受到双重固定,无法动弹。患儿四肢固定后,其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从而减少了因患儿身体移动导致的运动模糊影,保障了胸片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实验组(223例没有家属陪检)均未发生坠床现象,保障了患儿安全。实验组无一例2名家属固定四肢,只有118例极度不配合患儿(2岁以下),由1名家属协助固定头部;而对照组陪检家属达547名,其中要2名家属固定体位207例,1名家属固定体位或守护陪检的133例,即使是配合比较好的患儿,也必须由1名家属在机房内守护陪检,以防患儿检查过程中坠床摔倒。实验组家属陪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少了患儿家属不必要的X线暴露,使其免受或减少X线电离危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肢体约束带用于1~3岁小儿的胸片检查中,能有效固定患儿四肢,使其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因身体移动导致的伪影,避免重复拍摄,减少患儿的X线暴露,减少公众辐射,符合及满足X线放射防护要求。患儿四肢固定牢固,能避免检查过程中患儿坠床摔倒,保障患儿安全;能明显减少或避免患儿家属的陪检,减少或避免其家属不必要的X线电离照射,使其减少或免受辐射伤害。约束带所用材料为市售彩色纯棉卡通布料,患儿容易接受。接触患儿肢体的部分均填充了太空棉,增加了患儿的舒适感。下肢约束带固定在膝关节中点上下10 cm处,未及患儿股骨上段及腹部,可以推广用于1~3岁小儿腹部卧位片中。固约束带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易清洗、消毒,能达到医院要求;可重复使用,成本低。本肢体约束带虽能有效固定四肢,但头部依然能左右转动,对于极度不配合的患儿,仍要一位家属在机房协助固定头部,无法完全避免家属的X线暴露,有待进一步改良。
综上所述,肢体约束带用于1~3岁小儿的胸片检查,基本能替代人工固定,保障患儿安全;保障胸片质量,达到X线诊断要求,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能明显减少或避免患儿家属陪检人数,减少或避免患儿家属不必要的X线电离照射,使其减少或免受辐射伤害,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荣珍,李乃喆,郭哲,等.DR摄影小儿胸片体会[J].河北医药,2005,27(8):582-583.
[2]陈新,宋平昌.DR摄影技术在小儿胸片中的优势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10):122-123.
[3]封苏平,郑红,姜国英,等.保护性约束对脑损伤躁动患者意外拔管的预防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5):343-347.
[4]Lach HW,Leach KM,Butcher HK.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changing 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restraintuse in acutecare[J].J Gerontol Nurs,2016,42(2):17-26.
[5]王爱凤,王正梅,王芳,等.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2(16):2303-2306.
[6]林秀娇,万琼红,胡荣.肘关节约束带的制作及在未置管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1379-1381.
[7]王国亮,胡茂能,含笑.浅谈小儿DR胸片的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J].安徽医学,2012,33(2):223-225.
[8]刘铮.浅谈拍好小儿胸片的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3,33(1):35.
[9]边冬梅,冯颖,李静妮.小儿手术专用四肢约束带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8):21-22.
[10]张琳,许子霞,史雯嘉.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8):1010-1011.
[11]朱珠.ICU患者使用约束带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1):104-105.
[12]刘东文,林海波,赵幼平.浅谈直接数字X线摄影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766-767.
[13]李萌,樊先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4-35.
[14]范成兵,季亚莉,李署生,等.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3):331-333.
[15]陆辉.小儿胸片的临床投照方法比较与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27):5435.
(收稿日期:2018-10-25 本文编辑: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