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 宋秀金 黄佳垚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惊恐障碍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惊恐障碍;焦虑抑郁;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a)-0245-03
惊恐障碍又称惊恐症,为精神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气短、汗出、心悸、震颤等,严重者出现强烈恐惧感、失控感甚至濒死感。本病是一种急性焦虑障碍,其症状突然发作、反复出现、不可预测,常在10 min内达高峰,患者多对未来再发作或发作时带来的不利影响产生预期性焦虑,整天提心吊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少有自行缓解。近年来,护理干预对预防惊恐障碍反复发作、减轻焦虑抑郁程度的作用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2]。本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以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惊恐障碍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21~76岁,平均(40.6±5.8)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1±1.2)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31.08±4.32)分。对照组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23~79岁,平均(42.3±6.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3.6±1.4)年;HAMA评分(30.89±4.51)分。所有患者均符合惊恐障碍诊断标准,HAMA评分≥14分,每次发作至少有4个核心症状,发作频率每周≥1次。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且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明显意识障碍者、不合作且不能进行各项量表检查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的性别、年龄、焦虑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病情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主要护理工作路径表:成立指导和实施两个小组;指导小组由医院院长、质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及精神病科主任组成,负责审定路径实施方案,指导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质量监控,并组织对小组成员培训;实施小组由精神病科副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成,拟定具体临床路径内容,严格按照路径治疗及护理,提出路径修改意见,并与指导小组谈论修改,对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3]。②具体护理内容:根据时间顺序对患者住院期间各个时间段进行针对性护理;第1天做好入院介绍及患者病情评估,完善各项检查,观察睡眠及饮食状况,根据患者惊恐症状严重程度制定护理方案,指导患者放松训练,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焦虑、抑郁患者给予心理护理[4];第2天进一步评估病情,修订护理方案,并给予心理护理,按医嘱给予药物,并做好药物指导,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第3天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缓解负面心理情绪,进一步评估病情,并给予疾病知识宣教,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进行睡眠护理[5];第4~14天继续做好支持性心理护理,若患者发生惊恐症状给予对症病情护理,采用护理观察量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精神状态,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给予睡眠护理[6];第15~19天根据病情做好认知重建,其余同上;第20天做好患者出院宣教,指导患者认识疾病和调控情绪的方法,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并定期门诊复查[7]。③实施:将临床路径内容导入电脑形成电子路径表单,责任护理应根据表单内容规定时间完成;责任护士严格按照表单流程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评估,各部门做好协同配合工作;实施小组成员定期沟通,掌握护理实施情况及患者整体情况,使患者的护理能按计划有序进行[8]。④追溯和完善:定期对临床路径过程及患者变异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查明原因,采用相应措施,不断完善路径[9]。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控制,基本无惊恐发作;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至每月3次以内;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发作时症状明显,每月发作超过3次[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评定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采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HAMA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HAMA总分<29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HAMA总分<21分,肯定有焦虑;7分≤HAMA总分<14分,可能有焦虑;HAMA总分<7分,无焦虑症状。HAMD总分<8分为正常;总分在8~20分为可能有抑郁症;总分在21~35分为肯定有抑郁症;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症。护理后统计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邀请患者评价打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惊恐障碍在国内外已有相应的治疗指南,但其有反复发作、不可预料的特点使临床在诊治、评估和护理方面有一定差异,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1]。本病患者多伴有严重心理阴影,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因此,制定规范化的临床路径,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本病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护理路径将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进行有规划、预见性的科学护理,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严格按照此路径流程进行治疗和护理,强化了护理内容的程序性,规范了护理行为和护理规格,有效避免了诊疗及护理水平的差异等造成的护理不到位或护理质量降低,提高了医疗质量[12-13]。同时,通过护理路径的建立,有效控制惊恐症状的发作,并采取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焦虑及抑郁的产生,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效果确切,显著提升了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达到良好辅助心理治疗效果,并能缓解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与相关文献[1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缓解效果明显,有效提升了临床效果,增强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穆莉莉.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4,(22):84-85.
[2]张娜,徐美英,沈鑫华,等.惊恐障碍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6,15(10):983-988.
[3]耿在香,陈爱民.程序化心理护理对改善惊恐障碍病人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40-41.
[4]王秦豫,田淑芬,邵利萍.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对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症状的护理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3,31(6):76-78.
[5]王芳,潘志芳,吴静娜.观察正念训练疗法对惊恐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J].护理学报,2015,22(5):70-71.
[6]吴虹,徐淑敏.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1):72-73.
[7]張娜,张建国,徐美英,等.惊恐障碍临床路径表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22-25.
[8]罗明发,吴伟娥,张程赪,等.全程护理干预合并经颅磁刺激治疗惊恐障碍患者临床对照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 35(16):126-127.
[9]王锦蓉.惊恐障碍发作间歇期循证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337-2339.
[10]刘秀丽,杨程甲,陈立勇.惊恐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率变异性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33-36.
[11]张炳蔚,许晶,王赫,等.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6):484-486.
[12]王春梅,王璟蓉,张艳.心理干预在惊恐障碍急诊处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9):142-143.
[13]赵永忠,杨闯,林子江,等.微信心理干预对惊恐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8):39-42.
[14]闵文蛟,黄雨兰,汪瑾宇,等.惊恐障碍患者临床特征与神经内分泌轴关系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 14(1):46-48.
[15]郭子雷,林勇,俞佳.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观察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61-62.
(收稿日期:2018-10-10 本文编辑: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