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耀明 邓玉花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對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人员合理选择胺碘酮药物对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展开治疗,于疗效、心功能指标以及安全指数方面均可以确保获得明显改善,从而为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进一步说明对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的可行性。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治疗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a)-0058-04
急性心律失常属于医院心血管科发生率较为显著的一种心脏病急症,疾病特征主要体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纤颤等方面。此种疾病患者在病情发作后,往往会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现象,对此在病情发作后需要立即研究有效方法展开疾病治疗[1]。通常情况下,心律失常患者不会呈现出显著疾病症状,此时无需选择对应药物展开治疗干预[2]。但是如果患者呈现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后,患者最终仍存在死亡结局的可能,对此仍需要研究有效药物展开疾病治疗。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其在延长患者复极时间、动作电位时程与不应期方面可以获得明显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9~75岁,平均(53.59±3.79)岁;心率118~233次/min,平均(155.95±20.25)次/min。观察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1~77岁,平均(53.62±3.83)岁;心室率119~235次/min,平均(155.99±20.29)次/min。所有患者对于12导联心电图诊断标准全部满足;排除呈现出休克、低血压、扩张性心肌病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采用镇静、镇痛以及吸氧几方面完成基础治疗,此外准备利多卡因药物对患者进行静脉泵注治疗,控制剂量为0.5~1.0 mg/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基础上给予胺碘酮(国药准字H12020263,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药物治疗[3]。首先选择150 mg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要求推注时间<5 min,在>5 min后,对滴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为2.0 mg/min,合理对患者展开持续泵入操作;在>6 h,保证1.0 mg/min的泵入速度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心律控制情况加以观察,将药物应用剂量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在<24 h,对药物应用剂量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为600~900 mg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病情表现平稳后,对患者给予维持用药治疗,控制口服频率为3次/d,口服剂量为200 mg/次[4]。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水平)以及治疗安全性(甲低类似表现、窦性心动过速以及恶心呕吐)。
1.4评价标准
显效: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转为正常,动态心电图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获得显著缓解,此外阵发性室上速获得显著控制并且室性早搏获得显著减少,后者减少程度>90%,持续时间缩短程度极为明显;有效: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动态心电图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获得缓解,此外阵发性室上速获得控制并且室性早搏获得减少,后者减少程度>50%,持续时间缩短程度一般;无效: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治疗后,不满足显效以及有效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律失常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缓慢型以及快速型两种。其中以快速型的发病率较为常见。急性心律失常疾病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诸多因素使得患者呈现出紧急性心律紊乱的情况导致患病,属于临床发生率较为显著的心脏急症之一。患者在表现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情况后,存在较高概率使得患者呈现出急性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现象。临床以房室传导阻滞的出现较为普遍。对患者患有此种疾病的诱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急性心包炎等方面,同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其出现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部分患者如果症状表现严重,则会呈现出晕厥症状以及猝死症状[6]。如果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较高,生命安全受到的威胁更为显著,特别对于属于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一经确诊后,需要研究有效方法展开针对性处理,以避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受到威胁[7]。胺碘酮药物属于当前应用率较为显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其在应用疗效以及安全指数方面获得广泛认可,针对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后,均可以获得显著效果[8]。其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对于急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极为明显。针对其具体作用原理进行分析发现,①其在对钾、钠、钙等离子通道进行阻断方面可以发挥作用,针对心肌传导期间表现出的钠离子大量内流可以进行显著抑制,可以将心肌传导速度以及心房传导速度显著降低,针对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可以显著促进;②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后,针对α肾上腺素受体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可以进行有效阻滞,并且表现出的系列作用呈现出轻度非竞争性的特点[9];③选择胺碘酮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可以获得理想效果,对于冠状动脉可以直接作用,于周围血管以及动脉扩张方面可以获得明显效果,对于患者外周阻力降低以及心排血量的改善可以做出保证。此外此种药物表现出较短的起效时间,通常在选择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5 min,可以确保药物作用效果获得充分发挥,并且同急诊基础治疗进行比较,对于心律失常复律可以进行有效促进,能够获得显著疾病治疗效果[10]。
在选择胺碘酮药物对患者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的同时,仍然会表现出系列用药副反应的现象。此种药物副反应同诸多系统以及器官存在相关性,主要呈现出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血管系统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此外患者会呈现出胃肠道反应以及甲状腺功能失调的现象,对此需要于以下方面给予密切注意。①在选择胺碘酮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充分明确,对患者的适应证进行充分掌握,对于不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禁止选择此药物进行治疗;②在用药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血压水平进行密切监测,针对负荷量给药速度需要合理控制,禁止呈现出过快的现象。如果患者呈现出左心功能不全以及血压偏低的情况,需要防止患者呈现出急性心力衰竭以及低血压的现象[11-13];③对于患者的Q-T间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低血镁以及低血钾的影响,会使得患者的Q-T间期呈现出一定程度延长,对此在用药之前,需要合理进行镁盐以及钾盐的补充,以避免呈现出扭转型室速的现象;④在选择胺碘酮药物同其他药物进行配合治疗期间,其会使得华法令、地高辛以及普鲁卡因酰胺等系列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增加,对此在联合用药期间,需要认真考虑,防止呈现出用药联合副反应的现象[14-15]。在对胺碘酮药物应用副反应明确的条件下,具体治疗期间需要积极做好预防措施,以对急性心律失常患者最佳疗效的获得做出保证,为预后能力提高以及早期康复做出保证。
本研究中,对照组选择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胺碘酮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缺血心肌表现出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可以充分阻断,从而对于钾离子外流进行充分阻滞;此外,对于缺血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可以充分抑制;于减慢心率方面可以获得对应治疗效果,对于心房以及房室传导抑制、外周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以及冠脉扩张可以获得确切效果。其在应用后,在患者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冠脉血液灌流增加以及心肌缺血拮抗方面可以获得确切效果,最终确保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获得显著控制,心功能获得确切改善,提示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医疗人员合理选择胺碘酮药物治疗急性心律失常,于疗效、心功能指标以及安全指数改善方面均可以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为提高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整体治疗水平,改善预后效果,以及提高生活品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祖善,缪荣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9(4):208-210.
[2]高波,许红阳.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882-884.
[3]桑明敏,朱芳一,马生龙,等.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8,17(8):762-766.
[4]胡威.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结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3):34-35.
[5]李延召.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 25(8):911-912.
[6]查高飞.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4):391-393.
[7]王敬.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行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2):145-146.
[8]维尼拉·肖凯提.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9(8):46-48.
[9]李连印.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健康之路,2018,17(6):60.
[10]徐星华.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5):39.
[11]贾爱玲.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7):1250-1251.
[12]叶达平,王力.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現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1):3478-3479.
[13]丁桂根,陈真祥,陈莹.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75-76.
[14]焦峰军,李欢,史静怡,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9(3):237-238.
[15]袁小蓉.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2016,9(B9):197-198.
(收稿日期:2018-10-16 本文编辑:闫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