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安娜
摘 要:在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改革中,要把传统的外在教学形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完善工作室课程教学体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并且以工作室为依托,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文章以工作室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了教学模式中的构成要素和高职美术专业实施工作室教学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开展工作室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美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赵青、安娜,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2018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度教学模式探讨——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为例”(编号:17107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58-02
工作室教学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现代设计职业教育的先河。[1]该体系注重专业艺术和高超技术的统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实践性、职业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
一个系科有数个并行的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教学形式采取开放式教学,任何学生都可以选择同学科或不同学科的工作室进行学习。
一、美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通过教育思想和观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多个要素之间与社会需求、教学团队及教学环境与条件等外部环境之间共同协调作用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1. 教育的思想与观念。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不同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模式。高职美术专业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工作室教学方式为校企合作,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结合提供了专业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技能,还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 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践专业技能的人才。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目前我国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认知、实践、创新思维等能力。
3.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工作室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遵循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职业成长的规律,以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为载体,对高职美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形成新的课程体系。[2]工作室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按照教师教授知识和技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实践应用的要求,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实施笔试、作品展示、亲身实践等多元化考核评价。
4. 结构与素质合理的教学团队。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通过校企合作,根据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建立导师和教师相结合的专业素质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注重理论和实践的互补结合,强调不同成员之间一起努力、共同交流学习,促使团体合作的效率强于个人学习的效率,教师个体则采取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方法教育学生。
5. 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校企合作的体制平台、师资团队、理论实践结合模拟场所等都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组成部分,校企合作的体制平台依托工作室而建立,对人力资源、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实现完全共享。理论实践结合模拟场所是校方和企业共同建立的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的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验真实工作场景,获得工作经验。
二、高职美术专业实施工作室教学的意义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通常是先用两年时间进行基础工作的教学,再用一年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弊端。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内容多为普及知识和练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对不同学生所擅长的方面没有进行单独的教学,久而久之,这种特长就会被掩盖。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如果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进度以及需求等安排合理的课程,没有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进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致。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体验更多不同的课程。[3]另外,工作室教学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也有明显加强和改进,在教授美术专业的理论知识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赏析众多名家画作之后,不仅要深入理解其意义,还要注重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2. 培养专业目标,满足社会需求。提高高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美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性和应用型人才是高职美术专业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高校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和社会接收、应用人才的过程中,可以把工作室作为沟通两者的桥梁,既为学校提高知名度,讓更多的学生来学习,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效率,也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3. 改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高校美术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是根据教师或导师所主张的具有专业性的学术思想,结合工作室导师和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教师来领导教学,而且增强了师生的双向互选。[4]另外,从教学方法或风格特征划分,学校在同样的院系下设立了不同的工作室。例如,一个高职美术系里有好几个在教学方法和主攻、专攻方向不同的导师,让学生能自主选择喜欢的导师和专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之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这种工作室教学制度包含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更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身也喜欢的主攻方向,进而形成具有自身代表性的创作特色。同时,工作室教学可以把不同年级、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共同创作,在美术的学习中,还要多赏析别人的创作,多听听其他人对同一幅作品的不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改善高职美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方法的建议
1. 完善工作室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美术专业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美术专业专家的意见调整学习计划,从而进一步完善高职美术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5]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建立美术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技能,最终形成一個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 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高职美术专业不是靠理论知识而活,只有具有高超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创新思维、深厚的专业修养才能有效达成高职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才能被称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深厚的专业修养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支撑,理论教学是其基础,而高超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创新思维都要在实践中累积经验,实践课程是其必备条件。[6]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分配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自身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上岗能力。
3. 以工作室为依托,加强校企合作。在高职美术专业构建工作室时,可以和企业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职员,为学生传授更多在工作中能实际应用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此外,还可以把企业项目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真正的企业项目,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化水平,促使其掌握更多的职业岗位技能,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方法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如何培养等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工作室教学模式改变了高职美术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工作室为依托,导师和教师双结合的师资团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闻.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以工作室为平台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3):112-113.
[2] 罗海妹.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31.
[3] 刘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8):160.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