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
【内容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产生是一种必然。这些问题往往伴随着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所在,能否有效地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直接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归纳了几种有效的解決策略,分别是讨论交流法、网络查询法、班级生物论坛法、网络空间讨论法、以赛促学法。
【关键词】生成性问题 生物课堂 解决策略
生成性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之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已由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的状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成为了课堂改革的重要标准[1]。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富有生命的气息。古语云“问则疑,疑则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问不成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必然会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这些在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随机出现的在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我们称之为课堂生成性问题[2]。
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往往伴随着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所在,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3]。如果老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课堂生成性问题,把其转变为教学资源,会使我们的课堂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将更具广度和深度,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分类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在堂上给予学生预留了一定的提问时间,通过《课堂提问表》的投入使用,产生了许多学生的课堂生成性问题。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为例,一学期以来,我们共收集了学生的课堂生成性问题326条。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我们把这些课堂生成性问题划分了层次。分别是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以及评价性问题。
二、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1. 课堂上的解决策略
1.1讨论交流法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问题。在课前,老师备课时就要预设一下学生可能生成哪些问题,提早做好知识的储备。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巧妙引导、适时点拨,指引学生往更广更深处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
【案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片段】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提出“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什么?”有没有同学可以帮忙解决?
生:我认为食物中是不含维生素D的,因为书本《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中是没有维生素D的。
师:这位同学看书非常的仔细。我们书上的这个表格中的确是没有维生素D,但是生活中有一些食品还是含有维生素D的,只是书上没有显示而已。大家想想缺乏维生素D会有什么症状,医生一般会如何指导我们呢?下面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呆会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发言。
生:(各小组马上讨论交流)
师:好,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发表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呢?
组1:生活中家里人会让我们吃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所以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鱼肝油。
组2:我们小组发现维生素D的缺乏症和含钙无机盐的缺乏症是一样的,都是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所以通过多吃含钙食品来补充也是可以的,例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
组3:我们小组有同学在课外书中看到人体多晒太阳,体内就会自动生成维生素D了,所以不一定要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的。
师:大家的发言都非常好,都有一定的道理。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钙的吸收。的确人体皮肤中的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所以适当的日光浴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食物中还有维生素D比较多的主要就是鱼肝油了。
通过采取即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的欲望,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入了解。
1.2网络查询法
很多时候哪怕老师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学生在课堂上依然会提出一些老师没法精准回答的问题,包括认知性和理解性的问题。这些往往是与生活最为贴切的问题,在网络中是比较容易查找到答案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入Ipaid或电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上网查询。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有时候因为对一些问题的认知不够深入,所以没有办法解决那些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的问题。这时借助设备上网查询与该问题相关的认知问题,然后通过生生或师生之间讨论,很多时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片段】
师:刚才小组讨论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所提的问题),你们小组可以解决哪个呢?现在请大家谈论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利用手中的Ipaid进行查找。
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Ipaid上网查找)
师:好,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说说呢?
生1:我们小组解决的问题是“生物圈二号为什么会失败?”。我们上网查到的结果是因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比例不对造成的。
生2:我们小组也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查到的是因为里面氧气的比例不对造成的。
生3:我们小组也查了, 生物圈二号不仅生物比例不对,就连环境的比例也是不对的,地球上有十分之七是海洋,但是生物圈二号里面水和陆地的面积没有达到这个比例。
师:大家的发言都非常好。正是因为这样的各种原因,生物圈二号的实验最终是失败的。这个实验也告诉了我们地球目前为止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有没有小组解决的是其他的问题?
生4:我们小组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少了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宰者是人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的野生动物和植物是比较少的,而人类主要是从环境中索取,所以少了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大的。
在课堂上引入设备,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上网查询答案,即时交流,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比较高效的。因为所提的问题马上可以得到回应,所以学生的問题意识会大大提升。
2.课后的解决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堂上生成的问题很多时候无法在当堂得到解决。如果课后也不了了之,这样会打击学生提问、质疑的兴趣,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课后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班级生物论坛法
这种方法相当于是纸质版的BBS,可以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指导各班在课室的宣传栏开设一个板块作为生物论坛。然后,每次课后让科代表整理本班各小组的《课堂提问表》,把还没有在堂上解决又值得同学们探讨的问题,在论坛里展示出来,鼓励同学们课后通过查询书籍资料、询问专业人士、上网查找等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找到答案的同学,可以把答案写在论坛的相应回答区域里。最后,再次上生物课时,请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选出该问题的最佳回答,并对找到正确答案的同学提出表扬。
各班生物论坛的模板如下:
2.2 网络空间讨论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学生在家或空闲的时候一定会上网。我们可以把各班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整理好放在一定的网络空间里,呼吁同学们上网答题,我们老师参与其中,适时地给予点评。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问题。
我们主要利用的是UMU互动学习平台,这是一个知识分享与传播的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有效的学术探讨,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首先,我们在平台中创建一个学习活动,然后设置好可以参与活动的人数与答题的时间范围,导入需要学生这段时间探讨的课堂生成性问题,最后会生成与这个活动相关的链接网址或二维码。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我们会指导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实名注册好,然后点击活动的链接网址或扫二维码进入,开始答题。在这平台上,所有同学可以看到全部的问题以及参与活动的所有人的回答,包括老师的点评,还可以对每一个人的回答进行点赞,这样就起到很好的交流学习作用。
借助相关的网络空间,可以营造出师生、生生之间有效探讨的氛围,同时也高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生成性问题。
2.3以赛促学法
为了促进同学们课后更积极地主动去寻求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答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比赛,进一步地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以赛促学。
比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是初赛,方式是网络答题。老师把值得探讨的课堂生成性问题放到网络中,有意愿参赛的同学均可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上网答题。然后老师根据同学们答题的精准度以及频率,挑选出部分同学进入下一环节。第二轮是决赛,方式是现场知识问答赛,题目范围就是第一轮网络上的问题。决赛的赛程设必答题、抢答题以及风险回答题,借助抢答器营造激烈的答题氛围。决赛可以在一个大型的场馆中举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这样每一位来观赛的学生都能得到生物知识的填充,同时也能解决掉自己当初的课堂生成性问题。这是一种影响力最大的解决策略,也可以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巧妙地应对,不仅能促进课堂的动态发展,满足学生的探究愿望,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现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深化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更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课堂生成性问题得到有效的回应与解决,可以保持学生提问、质疑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成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少玲.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7.
[2]冯莉.小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张燕.初中生物生成性问题转变为有效教学资源的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 2015(2):78.
[4]张登华 隋艺飞.课堂生成性问题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的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4(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