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芹萍
(宁波市第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断指再植手术多为急诊,病房护士无多余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因此在手术室期间,护理人员可利用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本次研究手术室护士利用断指再植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态影响。
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74例。患者年龄>16岁,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排除心理障碍者、神经系统疾病者、内分泌紊乱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34.65±12.24)岁。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5.61±13.3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签署自愿同意书。
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向患者告知基本手术流程,注意事项,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即在手术室期间利用有限时间对患者进行准备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1)入室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注意事项,并让患者明白保持良好心态对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性。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情绪,引导患者主动说出心中疑虑,向患者展示本院手术成功病例,尽可能增强患者信心。(2)给患者营造较为温馨的手术环境,室温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55%所有,室内仪器声音尽量控制在最小声音。(3)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仪器碰撞发出的声音,使用保护性语言,禁止说刺激性语言。
3.检验标准。用状态焦虑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记录患者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红肿、局部疼痛并发症、再植成活率、出现血管危象例数。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心理干预水平设计问题进行评分。
1.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及手术结束后心理状态分析。手术后两组SAI、TAI、SD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实验组SAI、TAI、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及术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2.两组患者手术期生理状态分析。实验组心率、BSP、DSP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及结束时生理状态比较
3.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4.两组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实验组再植成活35例,出现1例血管危象,对照组成活26例,血管危象10例,实验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36例,对照组26例,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断指再植手术是急诊科常见手术,再植成功除了熟练的操作外还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共同配合。患者多情绪高度恐惧、焦虑,不良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处于应激状态,造成再植手指血运障碍。这一生理状态不利于麻醉、手术操作顺利进行,影响再植成功率。
本次研究显示,在刚进入手术室时,患者均处在一种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中。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结束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放松,而实验组患者由于接受心理干预,心态恢复更快。进入手术室两组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实验组术后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生理状态更平稳。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危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植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较好,在实施心理干预情况下再植成功率显著提高。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水平的满意度。
综上,手术期间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断指再植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生理状态,且术后康复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