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岩,李 倩,朱 兰,孙 影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河北 唐山 063210)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随着用人单位对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日益重视,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医学院校毕业生执业医师通过率成为了衡量本科教学的一把新的标尺[1]。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区别于传统式教师课堂上占主导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作为检验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效果的场所,教师真正起到解惑作用。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
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执业医师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直接影响着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从2017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执业医师考试中病理学满分是21分,我校学生的考试平均分为12.27分,本校平均掌握率为58.45%,低于本片区平均掌握率59.49%,与全国平均掌握率58.42%基本持平。执业医师考核中,考核了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在认知层次上,我校学生记忆优于理解和应用。以上情况反映出我校病理学教学效果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报告反映出的问题,经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病理学部分考试大纲与我校目前使用的教学大纲对比,发现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多于现行教学大纲,且大多数为临床病理联系的相关知识点。此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现授课学时为56学时,由于学时数有限,因此多个与后继临床课待讲授知识点交叉的知识点未进行讲授,而这些知识点占到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知识点的15%左右。为了解决学时数有限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的矛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系将翻转课堂初次运用于病理学理论教学,取得初步成效。
以我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学生1、2班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33人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班33人作为对照组依旧采取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下提交平时作业的模式。1、2班授课教师相同,学时数相同,采用的教材相同,期末考核方式相同。
要求1班的学生手机上下载超星学习通APP,并加入到教师事先创建好的病理学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实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生课前自习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课中针对不好理解的重点难点讨论学习;课后通过做教师布置的习题巩固提高[2]。教师利用学习通布置课前要求及重要基础知识点习题,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同时教师向学生公布教学计划,包括三部分内容:学生自学后可能有问题需教师进一步讲解的重点内容;学生自学后要求完全掌握的内容及知识拓展内容。教学计划使学生知道应该侧重学什么怎么学。针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点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多出的知识点,教师事先录制微课视频上传至学习通,供学生课前课下学习使用,初步解决了学时数少而要掌握的知识点多的矛盾。课中教师利用学习通进行测验、抢答、选人回答等教学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更好的掌握了学生的自学程度。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知识点教师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有效利用率。针对一些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分组任务请学生上讲台来讲一讲,教师从旁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实现课堂的翻转。课后教师针对一些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及知识拓展内容布置巩固提高性质的习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提交作业做到所学病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知识面得以拓宽提升。在掌握好病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适应执业医师考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执业医师考试,我系对考试题型作了改革,在保留A型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的基础上,增加了X型选择题,并且增加了选择题的比重达到60%。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16级临床1班学生33人,考试成绩最高分为85,最低分为34.5,平均成绩为(68.18±12.19);2016级临床2班学生也是33人,考试成绩最高分为94,最低分为13,平均成绩为(67.86±17.91)。经方差齐性检验,得到Levene检验统计量F=3.386(P>0.05),提示方差齐,进一步行t检验,得到两班学生考试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表学意义(P<0.05),考试结果临床1班成绩优于临床2班。具体结果如下(见附表、图1和图2)。
表1 2016级临床1、2班考试成绩比较
图1 2016级临床1班成绩分布
图2 2016级临床2班成绩分布
目前,我国执业医师考试采用的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均为选择题,题量大,考核知识范围广。因此,要根据执业医师考试试题特点,调整病理学考试的出题方式和试题内容,题型上逐步增加客观选择题的比重,降低主观问答题所占比重,考试内容上增加临床病理联系方面的考题比重,同时,在试题中引入执业医师考试模拟真题,并不断扩大其所占比重,引导学生加强对病理学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促使学生的学习向规范化的执业医师考试方向靠拢,使学生在考试中认识到自己与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的差距,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3]。
由于是初次利用学习通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为了与对照组进行成绩比较,所以未将利用学习通进行的课上互动活动及课前预习自学计入考核评价体系,仅是比较的期末卷面成绩,导致有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不高,配合不积极,影响翻转课堂的课上学习效果。下学年,我系打算全面铺开学习通的使用,设置好权重,适当降低期末卷面成绩占最终成绩的百分比,完善评价体系,否定一考定终身,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由于课程录像要求质量比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前期时间紧经费紧张,故知识点录制不全面。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一步补充考试相关知识点的录制,特别是录制执业医师考试可能涉及而以前不讲授的内容。补充拓展资源库,结合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将知识点进一步碎片化,完善习题库,增强临床病理联系,努力提高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
在今后的备课授课阶段,要求每位授课教师结合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有关病理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授课,对历年典型考试真题给予深入的剖析讲解。合理分配学时,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涵盖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所要求内容,加强对临床应用相关内容的讲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们主动进行思考,进而加强他们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平台进行答疑解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学习通APP开展网络教学,帮助学生自学,做到线上线下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做到突出课程特色,提高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努力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将病理学打造成一门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