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霞,李 睿,张佳伦,王宗军,解如山,郭新庆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检验技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截至目前,寄生虫病的危害已经危及全世界,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但长期以来,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工作一直面临一些困境,如医高专学生学业任务繁重,本课程内容繁杂,涵盖面广,临床病例罕见,虫体标本来源少等,所以多数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效果不佳[1]。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追随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我们尝试了利用数字资源库开展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以我校2017级检验专业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班56人为实验班,包括男生24人,女生32人,平均年龄18.5岁,二班58人为对照班,包括男生23人,女生35人,平均年龄18.4岁,两班级学生的年龄、性别、入校成绩等均无差异,有可比性。
2.方法。两班级所用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陆予云主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即《寄生虫学检验》及配套实验指导,两班级在教学课时及教学内容中无差异。(1)对照班教学模式。对照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2)实验班教学模式。在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环境下,借助超星网络教育平台,将寄生虫学检验整套教材内容(包括理论及实验)逐步制作成数字化资源上传,制备数字资源库。故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为:①在超星平台上创建学生学习小组,推选组长,负责小组内部工作。②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微课、视频、新闻案例等数字资源提前预习,完成本章节精选习题(来自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学生遇到问题随时通过微信、qq、网络平台向老师反馈,老师提供在线交流,并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之间互评,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随时关注相关内容,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课中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重点讲解,尤其是重难点。需要小组展示的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给予客观点评,同时给予精神支持和鼓励。对错误较多的题目,精心讲解,加深学生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控课堂中的各种问题,给予精准指引。④课后教师和学生根据本次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便于改进,并通过5道测试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⑤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网络平台上学习情况、课中小组表现、课后小结测试分别给予评分(三项各占比10%),三项之和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结束时借助超星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考核(占比30%);另开展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
3.效果评价。对两班学生分别进行实验报告书写、虫卵鉴别、综合素质评价性试验及期末理论笔试成绩考核,对比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
1.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考核的比较。具体如下(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班成绩考核比较百分制)
注:与对照班相比,P<0.05
2.实验班学生对数字资源库使用的满意度调查。具体如下(见表2)。
表2 实验班学生对数字资源库使用的满意度调查[n(%)]
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工作普遍存在一些相似的问题,如学时少、临床病例减少,实验材料来源困难、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虽然该方法逻辑性强,易于教师掌控整体教学过程,但其过于强调学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再加上寄生虫种类繁多、内容琐碎、学生极易感觉枯燥[3-4]。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近几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及混合式教学发展迅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5-6]。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结合医学检验专业临床需求,我们以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借助超星网络教育平台,创建了寄生虫学检验数字资源库,对其理论及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数字资源库以寄生虫学检验课程为中心,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碎片化管理,重构知识体系。其内容涵盖寄生虫学检验教学有关的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基本资源主要有课程标准、微课视频、动画等,拓展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案例、特色资源等。平台不但包含寄生虫学检验基本知识,还包含一些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等,各类资源有机整合。通过此平台,学生能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清晰观看,突破了对于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长的限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计算机网络平台存储量大,内容丰富,便于开拓学生视野,而且数字资源不断进行更新和延伸,可大大节约教学成本,也恰好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创新型教学模式下,其实验报告书写、虫卵鉴别、综合素质评价性试验及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见表1),此结果表明数字资源库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观看视频等自主学习、课中答疑解惑或小组展示、课后的认真总结反思,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为对比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我们对两班级学生进行了“粪便标本的寄生虫学检验”,结果证实,实验班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班,可见网络平台上的大量数字资源尤其是某些案例分析等,已逐渐渗透至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巩固与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了解实验班学生对数字资源库使用的反馈情况,我们对实验班学生开展了平台使用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全部有效(见表2)。结果显示,借助数字资源库可明显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交流,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绝大部分学生对该种教学模式非常赞同,认可度高。但该种模式亦有它的缺陷所在,如校园网络高峰时期网速较慢、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其他课程出现时间上的冲突等。因此,为保障该模式的顺利开展,需学校加大校园网方面的资源配置及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调等,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解决。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医高专寄生虫学检验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借助数字资源库对创新寄生虫学检验教学意义重大,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一场考验。本研究开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将思政教育随时融入课堂教学,缅怀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敬业、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信心。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