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莉
【关键词】脑卒中;鼻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173-01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多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因而导致应激性溃疡,营养缺乏,腹胀,腹泻而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我科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28例,通过早期从管内灌注流汁食物、水分和药物,使患者保证了营养和水分的摄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经CT确诊。GCS评分:3~5分10例,6~8分18例。出血性脑卒中16例,缺血性脑卒中12例.鼻饲管置管时间10~32 d。
1.2 方法
2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14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14例于发病后24 h进行鼻饲。选用18~20 F硅胶鼻饲导管,根据GCS评分及营养状况制定营养计划,决定鼻饲营养液的种类、灌注速度、量及温度。GCS评分3~5分首次鼻饲15 mL,缓慢注入,间隔6 h;GCS评分6~8分首次鼻饲30 mL,缓慢注入,間隔4 h,经过2~3 d适应期且无消化道出血者逐渐加量直至2 h一次,每次200 mL[2]。对照组72 h后进行鼻饲,方法同观察组。通过大便潜血试验,同时观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定时检查鼻饲后血糖。
1.3 护理
护理方法有: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误吸;②做好鼻饲护理,根据营养计划决定鼻饲营养液的种类、灌注速度、量及温度;③防止脱管。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便秘、呕吐、反流、及误吸明显低于对照组。给予鼻饲1~7 d,两组血糖均高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鼻饲管给予口服降糖药后,血糖基本恢复正常。
3 护理与讨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由于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需要,易出现营养不良;不仅延长了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而且导致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因此,改善脑卒中病人营养状况至关重要。早期鼻饲可使胃粘膜接触食物时间增加,从而保护胃粘膜,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2],从而改善营养状况。本组资料显示,早期鼻饲既可发现应激性溃疡的潜在情况,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又可补充营养,达到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继而减少呕吐、腹胀、腹泻、褥疮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病死率的目的;而对照组是在发病3 d后开始鼻饲,期间患者能量大量消耗,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误吸是脑卒中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2],也是最致命的并发症。重症脑卒中患者由于胃排空延迟,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减退等均可引起误吸。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对胃内容物、排泄物进行监测,严格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避免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鼻饲前抽吸胃液,若残留量超过100 mL,提示胃潴留应立即胃肠减压;若抽出胃液有咖啡色液体应暂停鼻饲。若鼻饲后排出大便呈稀水样或稀糊状,次数大于3次,需留取大便送检。
鼻饲护理注意配制匀浆时注意细腻均匀,呈现均质状,营养含量高。鼻饲应严格无菌,每份按餐次分配,鼻饲液现配现用,床头设饮食卡,操作前应洗手,预防肠道感染。注入速度宜慢,鼻饲液浓度从10%开始,胃肠功能适应后逐渐增至25%。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鼻腔清洁、湿润,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患者出现腹泻严重时,可暂停喂食。注食后保持30~60 min再改变体位,以免食物逆流引起误吸。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先翻身、叩背、吸痰再灌注,以免鼻饲过程中吸痰咳嗽引起呕吐,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鼻胃管处于鼻孔下侧,侧卧位鼻饲进食时易引起胃管脱出[3]。多因患者烦躁时自行拔出或翻身时不慎脱落所致,护理要特别细致。应选用柔软稳定的细孔鼻饲管,并妥善固定,以求舒适安全。每次鼻饲前后及注药时,用40℃温盐水30 mL,冲洗管腔,防止堵塞。
参考文献
[1]于 兰,朱子龙,张琳英.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3):233-235.
[2]董春辉,马兰军.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食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1-22.
[3]王雪梅,彭显英,朱爱莉,等.鼻饲方法对危重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1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