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9-04-30 11:15杨娜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语文教学

杨娜

【摘要】语文教学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兴趣的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创建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氛围;引导联想,形成丰富的事物或形象;要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培育学生的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转变观念;优化手段;引导联想;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播新文化,传达新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这表明,师生关系只是信息传递,知识教授,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接受。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结合阅读和写作训练,创新开发学生成长的沃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一、优先激趣

(一)巧妙地设定悬念来激发学习情感

纵观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引导学生必须像寻求者一样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探究精神,打破传统的被动听讲的局面。这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悬念,通过巧妙地设定悬念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老师提问:“种田人守株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当他看到自己的田里长满了杂草,他心里想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位老农,看到这样的情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通过这种巧妙地设定问题的方式,在学生心中形成了问题悬念,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能够很快地有效地融入文本教学中。任何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巧妙地设置问题悬念可以促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高潮,自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创造一种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兴趣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情景剧来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接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如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声音模拟近乎真实的教学环境,在课前预设到课件里面,教学时实时播放。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编演课堂情景剧等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中,感染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情感被激发,“填平”了读者跟作者之间的情感代沟,使学生跟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一来,学生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主动性就大大增强了。例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学生对小露珠并不陌生,但认真去观察小露珠的学生并不多。老师特意布置学生在课前仔细观察小露珠这一作业,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要有重点地抓住小露珠的特点去观察。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就变得轻松了。又如,在学习《云房子》这一节课的时候,运用课前预设的课件来播放下雨的情景,再加上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雨后的云变化以及天气的变化等。这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视频,结合平时的生活来体验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为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创设了环境氛围。

除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导语等常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诱导学生按照教材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来创新学习情境。

二、以问促思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营造平等的、民主的和谐氛围。教师和学生必须通过一起讨论、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意见,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有的学生有同等的权利。例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有的同学问了:“乌鸦这回上当了,下回狐狸还能让乌鸦上当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乌鸦还会上当,狐狸还会用其他的方法骗它。”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各种答案丰富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无论什么基础的学生都能提出自己要问的问题,而不是同一个答案。无论什么问题都是真正的有内涵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符合教学内容,老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其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提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问题。老师不要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欢迎和鼓励他们,并称赞他们敢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尊重学生的观点,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发想象

当想象力基于现实思考时,它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空间。通过想象,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显现。其通过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概念,在这种情境下,引导学生结合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顺利联想到现实生活,形成丰富的事物或形象。尽管学生的想象是自由虚构的,但是这种想象是学生从其他的情境中联想到的另一种艺术理念,或者是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无论是哪种情境,都会使小学生的思维得到跳跃性的发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得到开挖,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情境,对课文的理解就容易了。这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充分想象,形成了“阅读——想象——再阅读——再想象——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或用绘画的方法展示课文内容,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宽想象空间的好方法。

经过经常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想象力不断得到发展,也加深了学生理解文本,丰富情感的锻炼。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堂课时,课文中有这么几句内容:“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当学生阅读这优美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象: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接近蜻蜓,听听蜻蜓唱些什么;凑近小鱼,听听小鱼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进入想象的状态。有的说蜻蜓飞得很高,俯视了整个池塘的全景,很美!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也去过很多地方,也说自己好像来到了美好的世界。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感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如诗如画,学生在优美的语句中思绪万千,想象丰富,扩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想象力,平时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和使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写文章也是一种常用的、比较有效的训练方式。学生在创作写作过程中,只有加上充分想象,才能让学生写出丰富内容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有很多方式方法,如续写故事,创编故事,写科幻类的作文,看图写话,看照片写话,看视频资料写话,等等。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想象练习,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想象的空间越来越大。

四、打破常规,培养多向思维

我们在认真上课的同时,应该注重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因为长时间的传统教学的缘故,我们的语文教學教出来的学生都是循规蹈矩,只是单向思维,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形成了单眼光看事物的习惯,慢慢形成习惯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被束缚而狭窄。因此,打破定式思维,转变思维观念,突破定式思维狭窄的旧框架,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多向思维,在各种各样的思考过程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路径,用来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培育学生这种新思维。

总之,作为中国的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的创新精神。在平时的学生学习指导中,要及时纠正思考中偏向,努力寻找学生创新的火花,并给学生把火花点燃火炬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培育新时代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丽.浅谈新课程中农村小学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6(9).

[2]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6(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