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娜
去年冬天,一场“买羽绒服还是买感冒药,哪个更划算”的抉择引起网友的大讨论。“本想花10块钱买感冒药,却发现随着感冒的加重,花销越来越大,最后还是乖乖去买了羽绒服……”这本是博人一乐的网络段子,背后却折射出药价虚高的现实。
5万一瓶
只是感冒还好,毕竟还有诸多低价药可供选择。如果得了比较棘手的病.只能靠高昂的特效藥来维持.那患者往往就会走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悲途。《我不是药神》中就有这样的桥段:制药公司以5万元一瓶的价格销售其研发的特效药.囊中羞涩的病人只能通过抗议的形式宣泄不满。其实.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他们活命的无奈选择,天经地义;对于制药公司而言,这是他们获利的正规手段.也无可厚非。
40.8%降幅
在电影的最后.当男主角听说曾经的高价药已经列入医保.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正是我国近几年药品改革的写照。为了缓解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将众多高价药通过大幅降价的形式列入了医保名录。在2017版中国医保目录中.新入医保的22个跨国公司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40.8%。
1243万罚单
这些高价药的利润往往依靠研发.要降低价格,纳入医保可谓立竿见影。对于生产门槛低,又缺乏专利保护的低价药,其利润主要取决于原料药。所以.原料药价格不仅直接决定了众多成品药的价格.更维系着药品市场稳定和患者用药安全这两根准绳。今年年初我国两家联合垄断扑尔敏原料药的企业.因违规涨价被罚1243万元。有人说这千万罚单着实不轻,要知道一旦原料价格上涨,药品成本水涨船高,成品药企业就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难题.甚至遭遇减产、破产的困境。
1500种成品药
对于一些财大气粗的原料药生产企业而言,罚款千万不过是罚酒三杯、隔靴搔痒。由于我国原料药生产采用审批制.所以有资格生产原料药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如今,我国成品药大约有1500种.而生产它们的原料药往往只有少数企业才拥有生产权。凭借独特的江湖地位,一些垄断市场的药企大佬便开始只手遮天,以缺货、脱销等为借口,不断提高原料药价格,这才有了前文所说的千万罚单。
占出口量30%
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类现象.业界可谓众说纷纭。其实在这方面.浙江作为我国医药大省.早巳行在前列。浙江的化学原料药出口量占全国的30%,居全国首位。一批批浙产好药更是经受住了严苛的国际考验,在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都得益于药品生产的“浙江方案”。多年来.浙江一直严抓药品生产的安全监管,通过仿制药倒逼药品降价和质量提升,不断激励研发创新,打破了诸多高价药的垄断,保障了原料药市场的稳定。
话说回来,面对坚挺的药价,增加进口也好,放开市场也好,加强监管也好……政府在不断完善政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药企的服务。积极引领审批制改革、减少药企负担、简化药企办事流程.多措并举才能最大限度地盘活药企的发展动力和未来潜力,这样才能真正将虚高的药价请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