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技巧提升教学策略

2019-04-30 11:15李守梅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李守梅

【摘要】朗读技巧的教学及掌握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素质教育下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技巧的掌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开展相应的研究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基于学科教学现状,对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为小学生综合朗读能力及相关素养的培养提升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艺术;情感基调;语言意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情形下,文章朗读和默读是小学生学习掌握语文课文内容的两种常见的训练方式,是学科教学工作者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学科素养及学科能力的培养及提升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一种情形下,教学工作者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朗读艺术,富有情感、极具语调地进行文章朗读,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理解,对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逐步提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艺术,促进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浅析朗读的基本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与默读是教师常用的两种文章教学方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不同的文章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文章中语言的使用技巧、情感描写方式等。与此同时,这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正确地知悉“朗读”二字的含义及性质,能够清晰地界定朗读和默读之间的差别,是教学工作者强化朗读艺术教学展现程度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现实教育教学情形下,朗读又可被称为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其通过对语言进行的特有处理方式,创造出生动形象、感人、鲜明的语言形象,这是朗读活动的最为主要的性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实施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该清晰界定朗读与默读、朗诵之间的界限,只有当教学工作者能够清楚地知悉上述几者之间的差别之后,才能更为直接、更有目的性地对各种教学方式加以合理运用,以便实现自身预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朗读与默读最大的差异在于: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朗读时音声、音量、音调的合理选择及控制,营造出相应的语音形象,默读却无法营造语言形象,因其不涉及语音活动。朗读与朗诵二者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差异,根本上而言,朗读是一项再创造的语言活动,而朗诵却是一项艺术活动,朗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朗诵却往往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展露。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合理展现出相应的朗读艺术,应对上述朗读的性质内容有较为清晰熟悉的认知及了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朗读艺术的相关举措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对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行为等进行相应引导,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及学科技能,促进学生今后的成长及发展。朗读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展现,是强化语文教学活动效率及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教师学科教学任务的实现,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和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可通过下列举措的实施,提升朗读艺术的展现效力,促进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朗读氛围的积极营造,激发学生朗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艺术的展现是通过朗读活动的开展实施继而得以实现的过程。基于此,为提升学科教学过程中朗读艺术的展现程度,教学工作者应从朗读活动本身入手,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朗读情感环境中,从而较为高效、高质量地开展朗读活动,进而提升朗读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朗读艺术展现力。人生阅历略显空白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有情感地开展朗读活动,教学工作者应借助朗读氛围的积极营造,人为地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中的情感,让小学生在感知朗读氛围的过程中,快速感知文章情感,并带着情感开展相应的朗读活动,即小学生在感知文章情感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地对自身朗读音声、音调、音量等予以合理调节,从而展现出朗读活动中呈现的“美丽”,诠释出相应的朗读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教学工作者主要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教师应重视文章段落导语朗读活动的开展,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内容中,通常会在每篇文章前安排一段导语文字,这段导语文字朗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借教师的朗读活动,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中,从而起到较好地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的作用。其次,思维较为活跃是小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文章情感,使其不因思维活跃而无法感知文章情感,教学工作者可通过朗读活动中图片和配音的添加,在向学生展示文章内容环境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较具情感地开展文章朗读活动。以文章《静夜思》的朗读教学为例,教学工作者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月光图片、配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乐器声,让小学生较好地进入文章营造的氛围中,从而使小学生通过适当的音声、音调等方面的处理,开展相应的朗读活动,使整个朗读过程中的艺术感得到极大的展现。

(二)摘取文章亮点,引导学生感知朗读魅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朗读氛围的积极营造,通过学生朗读情感的激发,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丰富情感,学会通过音声、音调、音量的调节,传达出良好的语音形象,从而表现出相应的朗读艺术。学科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展现程度,精品朗读材料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内,每篇文章中都有一句乃至几句的文章点睛之笔,其不仅很好传达出整篇文章内容主旨,而且文字语言的使用技巧性也会更加丰富。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朗读活动时,摘取每篇文章中的亮点内容,强化小学生对上述亮点内容的朗读频率及朗读质量,是進一步强化学生整体朗读能力,进一步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朗读魅力并提升自身朗读技巧的重要途径。这一提升方式下,教学工作者所要做的工作内容在于两点:一是教学工作者应不断强化自身摘取文章亮点的能力;二是教学工作者应不断增加小学生朗读重亮点片段的朗读活动的次数。以文章《望月》朗读教学为例,在整个文章内容中,其中含有“隐隐约约”词汇的段落极为精彩,教学工作者可引导学生开展该段落的朗读活动,在学生知悉段落大意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这一词汇的含义,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对该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艺术的展现程度不仅是教师朗读水平的表现,而且对整个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强化自身对朗读艺术教学过程展现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朗读氛围的积极营造、文章亮点的摘取等途径,在强化学生文章情感感知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在不断朗读实践活动中强化自身的综合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乔卫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8-11-27.

[2]屈雪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36).

[3]于善发.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学刊,2015(17).

[4]卢偓.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