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艺术家的生平、绘画创作研究、表现绘画风格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吉林省朝鲜族画家、考古学家韩乐然的艺术历程。他在艺术领域的探讨与建树推动着东北地域美术的发展,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精神将不断激励后人在艺术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进。
一、韩乐然的生平旅程
韩乐然,中国吉林省朝鲜族画家,革命家、政治家、考古艺术家。他活动于政治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并且在两个领域都有建树。其研究活动领域广,涉及政治革命、社团文化、艺术创作、艺术考古等多个门类的经历,在诸多艺术家中也极具特殊性和代表性。在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下,韩乐然依然折返于中国大部分省份和欧洲十几个国家,从事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艺术考察实践,韩乐然经历了艺术创作与政治革命多项活动,其身兼数职并且热衷于艺术探索。社会性与政治性也在艺术活动中不断加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需求与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在意识上传达了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也促进了当代文化的构建。
中华大地留下了韩乐然探索研究的足迹,丰富的艺术遗产与考古成果促进了艺术文化研究发展。他对革命与艺术的热爱和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也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的共鸣和敬佩。韩乐然遗存下来的绘画作品,虽为数不多,人们从中仍能看到作者充满对生命的挚爱和对事业的不悔追求。他的足迹遍布青海、甘肃、新疆等西北各地,绘画了大量以广大群众生活劳作、民风民俗为题材的油画和水彩画等作品。画面强调整体观感,注重光线的运用,将写实和创作合为一体,努力呈现周围真实存在的人物和风景的某个场景或片段。
二、韩乐然的绘画创作研究
韩乐然存世的临摹壁画作品包括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敦煌莫高窟壁画两种类型,其中以克孜尔石窟壁画居多,临摹手段同样采用水彩和油画。由于他接受过欧洲绘画教育理念的熏陶,故其对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涉及人体的色彩和结构表现的运用尤为关注。在韩乐然对克孜尔的临摹作品中,不论从色彩、构图还是绘画的表现手法上均有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意志的复原式临摹,甚至对有些来说仅仅展现了壁画的一种印象。以其临摹的第80窟的菩萨像为例,现在看来画面整体色调虽显些许灰暗,但从构图角度来说与原作基本保持一致。有别于张大千直接将画稿在原壁画上蒙上宣纸拷贝,临摹敦煌壁画的方法,韩乐然采用的是对临写生的方式,因而在比例上并非完全精准。为确使画面呈现得更加完整,他对那些残缺的地方进行了填补,有时为了主题鲜明,仅仅选取了两位闻法菩萨,在画面里淡化原壁画中其他内容,背景以零散飘落的天花为装饰替代。
韩乐然也是一位兼修风景与人物的水彩画家和油画家。在人物题材画方面,有十余件肖像画,自画像有3件。完成于1932年《自画像》油画,画家头佩礼,身着西装,戴有领带;张扬左手如似作画,右手紧握调色板和画笔,明顯在对镜自写。面部虽暴露于侧逆光下,但唇齿间笑颜的轻快之意溢于画面。画家以形写神,借凯旋门上的浮雕《马塞曲》为衬,令太阳照射下的“战神”用强劲的笔法勾画出她召唤的动态,暗喻正投身于抗击法西斯侵略事业的爱国之情,堪称书写寄情传神佳作。
除此之外,韩乐然还敏锐地捕捉到了各族群众的信仰风俗、平日状态、劳作画面。绘画的人物大多身处景中,都处于特定的场景,或劳动或小憩,生动写实,充满了朴质、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画《向着光明前进的藏民》,图画上云重山暗,被厚云压着的暗山衬着绿色的原野,原野一半在云影之中,一半暴露在阳光之下,星星点点,开遍了淡红色、嫩白色的野花,穿着紫红偏暗服饰的藏族夫妻和他们的女儿在草原上一同负重行囊躬身前行,身后留下了他们道道长长的身影。这幅画色彩压抑、沉重,其中人物却迎着太阳的方向,执着地向前进。它蕴意着光明在前方、还须前行战斗,也饱含着韩乐然坚持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追求。
三、韩乐然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精神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韩乐然是较为自然地把传统的形式语言与美学特色应用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的艺术家,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借鉴印象派创作理念,在风景画中对外光和对补色关系的表现比人物画有着更强烈的探求,油画中较多使用点彩技法,画面沉稳而厚重,甚至略显漆暗。其水彩画却张张蕴含水分,通透明亮,光色跳跃,短线勾勒水彩人物,与油画人物作比,更显简扼劲快。作为一位革命者,他的气质个性和理想愿景使其始终怀有一颗向往光明之心,体现在艺术上,乐观有力、不卑不亢、坚定不屈是这位艺术家、革命家的本性写实。艺术之路从来没有捷径,今日人们享用的艺术盛宴绝非投机取巧掠夺而来,而是前辈们历经艰苦奋斗甚至惨痛斗争造就而成。
四、结语
20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云迭起,文化变革引起美术格局剧变。在民族存亡之际,美术担负起前所未有启蒙、救亡的历史责任。韩乐然研究、学习并对民族艺术和文化瑰宝有效保护,西部特有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深深感染了韩乐然,他投身于美育事业,将感悟倾注到绘画实践中,以绘画艺术作为战斗利器,从事民族解放事业。作为美术拓荒者之一,韩乐然在美术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正面效应。总之,这些艺术家对新中国美术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论作为美术史上的艺术现象研究,还是作为画家群体及个例的研究,都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引起人们对当下美术发展的审视和深思。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姓名:慕学宇(1992-),女,内蒙古丰镇人,硕士,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