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究从夏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绘画题材与时代背景的客观联系,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各个朝代绘画题材变化的原因,使人更好地理解古代绘画题材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商周时期,已出现明确的等级分层,贵族占统治地位。在这个青铜文化昌盛的时期,统治者以不同的题材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日、月、蛟、龙等动物纹最多,表现人物活动的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商周尊神重鬼,出现了神兽、巫师等题材。周朝还重视政治教化,借历史帝王形象吸取兴衰成败的教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治制度革新,各国为富国强兵,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贵族讲究礼仪,过着奢华的生活。时代生活的变化为艺术提供了新的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以新的姿态出现,如采桑、射鸟、宴会宾客、水战、陆战等多种情节,成都出土的战国宴乐攻战纹铜壶可以证明。战国流行神仙文化,战国帛画中出现人物与龙凤升仙的题材,表现了对死者升天的祝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局面。国家统一,社会生产和文化艺术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兴盛,造纸术发明和改造,建筑、炼铁和纺织技术提高,涌现出大量生产、出行、宴饮、百戏的活动题材,统治者运用美术炫耀其富有及权势。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出现孝子、烈女、烈士题材。墓室壁画绘以表现死者生前权力、财富、历史神话故事和祥瑞等为题材。汉朝重视绘画的教育功能,壁画以真实故事为题材,达到明显的政治宣教目的。西汉中期,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长生不死为主题的神仙美术成为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一政权瓦解,陷入长期分裂,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战斗中实现了大融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突破传统题材;迂腐经学、虚伪名教及正统儒学受到冲击,颓放通脱的风气在士大夫中流行;统治者对美术的支持态度,使得魏晋时期绘画丰富多彩,思想自由,创作题材范围扩大。随着上流社会的需求发生变化,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山水、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画种,反映士族生活面貌题材的作品增加。南朝《职贡图》还描绘了外国使臣形象,反映了南朝的对外关系。不拘礼法的“七贤”也顺应上流阶级的仰慕而成为绘画题材。魏晋南北朝更多地把真实生活及个人思想情感融入绘画题材中。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全国实现统一。在继承汉魏传统的基础上,题材内容从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山水、花竹、鸟兽等方面。唐王朝安定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中外交往密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贵族生活奢靡。盛唐时期,国势隆盛,描绘城乡风俗题材引发关注,反映贵族生活情态的仕女画流行,其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宫廷生活是流行题材。隋唐时期,佛教美术题材与生活场景相融,以适应社会审美。继北朝尚武之风,西域马大批输入,深受贵族喜爱,鞍马题材表现精彩,如描绘唐太宗坐骑的“昭陵六骏”、表现贵族游乐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唐贵族好畋猎,鹰鹘题材在唐花鸟画中盛行。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尖锐,反映社会矛盾、描写妇女苦闷的题材出现;一批政坛失意的文人士大夫退隐于山水田园,山水、花鸟题材成为独立画种。《挥扇仕女图》描写了宫廷妇女的闲散生活,真实反映宫廷妇女寂寞无聊的生活。隋唐美术创作环境较宽松,画家有较多的创作自由,敢于反映真实社会。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兴趣,肖像、人物道释、山水花鸟、门神年画等题材都有所发展。奢靡的生活在南唐上层社会极为普遍,这一时期宫,廷画师将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作为题材,如周文矩的《宫中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这些作品也反映了上层阶级的腐败。
宋代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使市民阶层壮大、城市繁荣,绘画进入市民家庭。绘画既要适应广大市民需要,又要满足文人士大夫兴趣,题材广泛。宋代提倡道教,常绘制荒诞的祥瑞事件来神化统治集团,如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壁画。
北宋有夜市,出现反映城市经济发展与市井小民城乡生活的题材。例如,燕文贵《七夕夜市图》描绘了七月七日夜市贸易的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图》以广大市民阶级为主,描绘都市的繁华及劳动者的活动,将上流人物与劳动者形成对比,体现出北宋社会的繁荣与隐患。耕牛在封建社会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牛成为南宋风俗画的流行题材。宋代历史故事画常糅和民间故事,以古喻今,反映社会政治问题。例如,李唐的《采薇图》批评当时金朝入侵时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苟且偷安。
南宋灭亡后,很多宋朝遗民难以接受华夷易位的现实,加之元朝實行民族歧视政策,使他们的政治抱负和才干受约束而隐居生活,怀念先朝。元代文人以山水、梅竹为流行题材,梅竹有傲霜斗雪、不与黑暗同流合污的品格,体现了文人们的民族气节与对故国的忠贞。此外还有隐居的题材。元代还有许多反映生活现象的题材,蒙古人好打猎,所以画中经常出现狗的形象,增添了画
面情趣。
明清时期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思想和文化不断发展,丰富了前朝山水花鸟等题材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明朝采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初期宫廷绘画着眼于教化功能,描绘了许多为明廷尽忠的文臣武将,忠义题材贯穿于明清时期。从根本上讲,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并存,并不断分化,这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其间出现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插图,绘画《唐太宗纳魏征十疏图》等皆有体现。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陈丹彤(1997-),女,广东汕头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