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的英雄主义叙事策略分析

2019-04-30 13:19吴艳文
牡丹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萍刘峰文工团

2017年12月15日,电影《芳华》在中国上映,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换挡风波,但还是在本年度的年末点亮了荧屏,点亮了中年人的青春回忆,也在上映后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许多中年人破天荒地拥进影院,热泪盈眶地回忆着他们的青春时光,仿佛也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芳华。《芳华》不仅仅以独特的历史时空吸引着中年人,也吸引着充满好奇的年轻一代。它是目前商业电影横行的话语电影的清流,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文化和历史气息,使人们心中的英雄梦重新燃起。

《芳华》以20世纪70年代的新中国为背景,讲述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的奉献、爱情和蜕变。影片以活雷锋刘峰和文工团新人小萍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那一代人的友情、爱情和信仰。全片除了战争戏外没有大场面,也没有激烈的冲突,用平淡、客观的视角展示了那一代人的芳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文艺作品,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的作品。《芳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那个艰苦时代的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也给人们带来了对于当下这个浮躁社会的智慧启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芳华》没有像邦德一样出色的英雄人物,没有世界危机,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戏,但是它以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深刻地描绘了以文工团为代表的那个年代所有小人物的英雄梦。

一、单面的人物设计和多元的人物组合

从现代电影开始以来,以《公民凯恩》为代表的多元化人物设计成了电影剧本中普遍采用的撰写方式,有内心柔软多情的冷酷杀手,有温文尔雅却生命冷漠的科学怪人,总之,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电影人物的复杂和自我的纠结。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芳华》却别出心裁,设计了一群愣头愣脑的年轻人,他们基本没有现代人的人情世故,内心极其简单但又非常坚定,他们不太会拐弯。正因为人物性格决定人物命运,所以他们的结局好像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却能发人深省,他们看似命途多舛,却活得让人羡慕。这就是这部电影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单面人物形象。

电影中的主角刘峰,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老好人”形象,心中充满了对他人的无限关怀。从他无数次地帮文工团的战友传递家中的物资,到主动让出进修的名额,为结婚的战友自制沙发,他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受人欺凌的小萍。他不会拐弯,心中是非感分明,却受名声所累,不仅没有得到自己心仪女孩的芳心,还被下放最后残疾。它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典型人物代表,他的命运也被时代书写。

马小萍,是电影中重要的女主人公,由于父亲被冤怕连累她和母亲,所以她的父母早早就离异了。她从小不被父母关心,又长期思念自己的父亲,想要成为一个让父亲骄傲的军人,所以从文工团,到战地前线,到精神病院,她一直都在追寻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英雄,最后和她敬佩的英雄刘峰走到了一起。

萧穗子,是一个比较中立的人物,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她由于家中也在当时受到了牵连,所以她对所有人很友好却很少说话,自卑的性格甚至让她放弃了对暗恋多年的对象表白,她选择把所有的故事以文字来展现。郝淑文,是一个干部子弟,所以心中充满了信仰和理想,是非分明,对看不过的事情会强烈地表达,充当着“老大”的角色。丁丁,是剧中唯一比较复杂的人物,她看似柔弱,却非常自私,清楚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她诬告刘峰的初衷。

在剧中,这样一群单面人物都有着同样的目的和初衷,那就是成为一个英雄,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气。为了这个共同梦想,他们来到了文工团,为了坚持这个梦想,他们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二、以“英雄梦”主导的多层叙事

故事分为三个叙述层次。第一是以导演为主的外部层次。第二是以穗子的第一人称讲述为主的叙述层次。第三是以故事主人公为主的故事层次。故事用穗子的口吻讲述了刘峰与小萍的邂逅,讲述了刘峰被下放的过程。与此同时,全篇以每个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出发,讲述了自己的英雄梦。

首先是小萍,小萍在刘峰的引导下进入文工团,视角转换为主观视角,她看到的文工团非常庄重,她以能进入文工团能参军为莫大的光荣,同时,她想把她的这份光荣第一时间告诉爸爸,于是为众人对他的排斥埋下了伏笔。虽然因为军装的误会让小萍对这里大感失望,但是她没有就此放弃,依旧刻苦地练习着舞蹈。令人痛心的是,这里的人对她不是猜忌就是嫌弃,这让她对文工团彻底地失望,她不愿在这里跳舞,这里不能实现自己的英雄梦。但是,这里有一个英雄让她难以忘怀。刘峰的正直是小萍一生所追寻,所以刘峰的离开也让小萍对这里绝望。转而她走向了战场去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她依旧努力地做着自己的力所能及,最终在一次战役中,因为以身保护伤病者终于成了英雄。突如其来的英雄称号,让她迷失了自我,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场演出,小萍参加了,她曾经挚爱的事业唤醒了她,她最美的舞姿不是在台上,而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这里也预示着她的理想是那么的纯洁和坚定。最后,她还是和最尊敬的英雄走到了一起,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

其次,是老好人刘峰。他曾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因为伤了腰成了文工团的布景师,他的心中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尽自己的所能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另一個就是他心爱的女孩丁丁。在文工团,随着丁丁的诬告,刘峰的第一个梦想宣告破灭,所以他奋不顾身去实现他的第二个梦想,去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最后他因此失去了手臂,生活潦倒。但是,他也完成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最后和小萍走到了一起。剧中的叙事线是在时间的基础上,以主人公的英雄梦进行穿插。这种叙事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故事显得更加客观,另一方面可以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三、以多重式的聚焦来展现人性

从《公民凯恩》到《罗生门》,多重现聚焦已是现代电影最常用的表现方式。电影《芳华》主要表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的分道扬镳、渐行渐远,探讨什么样的人最能分清善恶,也最能尊重善意。对于刘峰和小萍的故事,影片中展现了多种不同的聚焦。小萍聚焦下的刘峰,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她心目中的英雄,是一个值得尊敬却又让她不敢靠近的人。小萍刚走进文工团时,刘峰的善良使小萍对文工团的新生活充满希望,好像刘峰就是她的榜样。后来,刘峰又在小萍遭到排挤时默默地支持,使小萍渐渐地把他和文工团的其他人区分开来,她开始渐渐依赖刘峰,他成为她坚持自己梦想的最后的精神支柱。

刘峰和丁丁的事件,成为小萍人生的转折点,她因为刘峰的离开而放弃了文工团,放弃了舞蹈的梦想,最后和刘峰一起走向战场。在小萍看来,刘峰就是她唯一的榜样,是英雄的代表,是值得她尊敬的人。在丁丁的聚焦下,刘峰的名声反而成了她的负担,刘峰是一个缠着她的老好人,是一个使她成为众矢之的的人,是一个让她想急于摆脱的麻烦。在“老大”郝淑文的眼中,刘峰并不是她一开始认为的英雄,由于她特殊的家庭背景,她活得非常肆意,非常直白,她一开始对刘峰和小萍抱有的是不理解的态度,但是,当时过境迁,她再次看到为了战争而残疾、生活潦倒的刘峰时,战争在刘峰身上留下的创伤,才让她真正地确认身边的英雄。

对于旁观者的穗子,她是一个受到时代背景影响很深的年轻人,所以她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她用了探究或是客观的角度记录了她熟悉的这群人的生活和她并不太了解的小萍。因为身在事外,所以她看到了小萍从进歌舞团到去战场之中不断地改变和促使她改变的原因。她并不崇拜刘峰式的英雄,也不惋惜小萍,只是对任何人都带有陌生人般的友好,因此,客观的视角才能让观众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和空间,才能让观众有机会真正地认识这两个英雄。

四、英雄式冲突的情节设置

《芳华》中的矛盾设计都围绕那个特殊年代展开。刘峰为了助人为乐最终断送了自己的舞蹈生涯,为了助人为乐放弃了进修的机会,最后,每每接受他帮助的丁丁在刘峰帮人做的结婚沙发上彻底将他推向了战场。小萍与大家的矛盾开始于一张让她向往的军装照,因为心中的英雄梦想,小萍成了人们非议的焦点,她心目中的英雄刘峰的遭遇也将她推向了战场。在战场上,两个怀有英雄梦的年轻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一个变成残疾,一个变成精神病,最终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让他们重新走到了一起。影片中所有的矛盾起因都是两个年轻人的青春梦想,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当梦想实现时,他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正是这些代价才让他们的梦想那么的珍贵。在矛盾的设计上,导演在集体主义的大环境中突出了主人公个人的夙愿,最终使得主人公在矛盾中得到了形象上的升華。

综上,影片《芳华》中,一群生活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在实现自己美好梦想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战争之间的冲突,在具有强烈英雄主义色彩的影片中演绎着那一代人美好芳华的逝去。

(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吴艳文(1987-),女,满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小萍刘峰文工团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晏几道
讲究·小萍的婚事
小萍的婚事
高梁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