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马波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经历了长期的学习、引进过程之后,新时代的中国旅游,无论是产业实践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本土化诉求越来越强。毫无疑问,中国旅游的本土化是对中国国情的高度尊重,它既是对国际化的反衬,更是对国际化迈入自觉、自主、自信阶段的积极响应。
中国旅游的本土化可以从多种视角加以观察分析,但制度主义视角无疑是最直接、最鲜活和最有力的。回顾过去,中国旅游发展尽管以借鉴国际经验和模式为主流,但又始终表现出合乎中国情境的重新解读和制度建构,故有“传统土壤开新枝”之喻。展望未来,国家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追求正在改良旅游成长的制度土壤,而旅游由新枝向参天大树的转变,一方面迫切需要解除落后制度的束缚,另一方面亟须建立新的制度体系,确保经络打通、血管畅通、营养全面、反馈灵敏。以此来论,旅游制度研究与创新,的确是中国旅游实现本土化转变和健康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有鉴于此,本期笔谈以“旅游制度创新:理论与中国实践”为主题,邀请部分学者从多个角度一抒己见,以期為学界提供深入讨论的话题。应当指出,虽然旅游制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其研究本身尚处在“前制度化”阶段,这足以让先行探索者获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奖掖,也会令学术大家庭滋生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美好期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