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长古道
千年古县、中国女娲文化之乡、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河北省旅游强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涉县。
涉县是河北省邯郸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太行余脉盘亘全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涉县自古因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道路也多以山间关隘为官道往来。
秦晋时期的邯长古道,商周时为车马大道,春秋战国时期该道走向由武安阳邑西南入境,出响堂铺入晋抵上党,是涉县通邯郸或邺城大路,西通晋秦、东趋齐鲁、北达京师、南走湖广的必经之路。
玉露岭古道位于关防乡岭底村与磁县两岔口交界处,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上七里,下八里,宽2.5米,全部用石头铺砌,是一条涉县东出磁县的驮行古道,是东通齐鲁西达秦晋之要道。
1938年2月,中共冀豫特委书记张玺带领一行人,由磁县过两岔口,经玉露岭、关防进入涉县,展开活动。自此,革命火种传入涉县。
解放战争时期,玉露岭左右多设有兵工厂,晋冀鲁豫军区西达兵工厂锅炉用煤,由峰峰经此路运入,所造炮弹等军用物资,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岩上古栈道位于涉县辽城乡岩上村,栈道历史悠久,现留有春秋时期残缺的石长城遗迹。栈道地处涉县与山西左权县交界,呈扼守咽喉之势,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战国时期,岩上村地为魏(山西)赵(邯郸)两国交界,赵国大将廉颇指挥赵军,凭借该栈道上的石长城镇守边关,防范魏国,魏赵两国曾在此多次交兵。历史上,岩上古栈道也是涉县西出秦晋的重要交通要道。
高阳桥又名三拱桥,位于县北陈平村(今前寨村)东,是邯长古道上一座桥梁。高阳桥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该桥造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其结构为双层,下层为实腹单孔桥,上层并排三挑连拱实腹桥,全系纵联砌置建造。下层孔径净跨4米,拱高6.1米,迎水面拱顶镶面石上雕有盘龙浮雕。在上刻有“高阳桥”三个字,避水面雕有凤头浮雕;上层三孔结构类同,孔净跨3.3米,拱高5米,桥顶厚2.6米。桥长32米,宽4米,高13.6米。桥栏杆由望柱、栏板和抱鼓头组成,每侧各有望柱15根。1987年,上级拨款2.9万元,前寨村干部群众捐资2000元,将该桥在原有基础上加宽4米,加高2米。
清漳大桥是连接清漳两岸的重要咽喉和城乡往来的枢纽。40年来,从摆渡到漫水桥、石拱桥,再到预应力钢箱梁桥,桥面宽度从5米到7米再到12米。
古时候,涉县县城与漳河南岸在交通汛期通行主要靠摆渡,1950年10月30日,连接县城与漳河南岸的唯一木桥建成。
玉露岭古道
1951年由国家投资43.4亿元(旧币),用工12万个,建成石拱结构17孔桥漫水桥,桥长320米,过水路面210米,该桥的建成,代替了1950年修建的清漳渡口公路木桥,结束了清漳河涉县段上无大桥的历史,在邯长物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3年的一场洪水将该桥冲毁,为解决县城与漳河南岸人民的交通不便,保证邯长公路畅通,在上级的帮助下,涉县于1965年5月11日动工兴建涉县交通史上第一座大型超洪公路桥—清漳河大桥。该桥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型梁桥,桥长622.6米,宽8.5米,高6米,28孔,单孔净跨20米,总投资138万元,用工18.5万个,同年10月28日竣工通车,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路通则百业兴。“坚韧不拔,忠诚担当”是涉县人民战胜灾害、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柱。近四十年来,涉县交通由翻山越岭的茶马古道发展到今天,出门可上高速,下田车到地头,路网纵横交织、公交村村相连的发展巨变。197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647.5公里,其中仅邯长公路40公里为柏油路,其余均为碎石路和土路。
岩上古栈道
改革开放以来,涉县公路建设呈现出等级化、绿色化、安全化、畅通化发展趋势,形成了纵横交错、功能完善的交通大格局。2004年率先在河北省实现了山区县村村通油路、水泥路,通车里程达680公里。截至201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960公里。
清漳木桥
清障漫水桥
清漳河大桥
高阳桥
按照涉县县委、县政府的“667”工作创新机制—6种力量修大路:“群众为骨干、党员为先锋,村庄为主体、乡镇为主导,县里为奖补、有工优先干”的建设思路,明确修路主体,变“政府修”为“我要修”;6种途径筹资金:向上争、市场筹、干部助、社会捐、群众投、政府奖;7条原则护生态:“宁可路绕十丈,绝不毁树一棵”“宁可多垒堰、也要不劈山”“随坡就势、减少借方”“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车在林中行、人在花中游”“宜宽则宽、宜窄则窄、个别地段曲径通幽”“保护和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涉县地方特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公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涉左公路即河北涉县至山西左权(涉县段),全长27公里,连接冀晋两省,途经3个乡镇13个行政村,是县域公路网络的骨架,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它最早是一条三级公路,于1980年修建,路面仅宽6米。“抬头尽是奇峰峙,着足却无半步平。一公里九个弯,汽车还得老牛牵。隔着河水能说话,要想过河绕半天。”是涉左公路的真实写照。1998年10月28日开工重修涉左公路,到2000年10月20日全线完工,按涉县交通的翻身路、老百姓的幸福路、三省交界的旅游路理念将涉左公路升级为省级二级公路。20年来从未大修过,成为涉县公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筑路标杆。
邯长路变为现今的红色旅游专线省道平涉公路
40年来,桥梁的变迁使涉县大地天堑变通途,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桥梁从人车混行到双向四车道再到高速公路桥空中飞架,数量从百年唯一到仅城区5公里范围就达5座。青兰高速公路清漳河大桥、国道309线清漳河大桥、平涉线清漳河大桥和迎春大桥四桥飞架清漳,横跨两岸,连接城乡。一座桥一个时代,每座桥都是一串故事,它们在悠悠漳河上见证着这座小城的破茧化蝶,也承载着涉县人民的幸福安康。
2017年,涉县利用一百天左右时间建成的千里乡村旅游通道连通三省三县,途经10个乡镇158个村、总长650多公里、平均宽度9米。以与山西相连的旮旯村至河南接壤的田家嘴村为轴心,形成了三纵九横18条支线,连接5大景区400余个景点,受益群众15万人。在建设过程中,依托红色文化、女娲文化、梯田文化及民俗民情,将道路建设成为全县的旅游景观带、休闲康养带、经济隆起带和致富引领带,使涉县从东南到西北,建成了集山水风光与红色旅游交相辉映的生态旅游胜地。
截至2018年,全县道路通车里程达1480公里。千里乡村旅游通道,实现全域绿化美化靓化,是涉县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新农村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铸造了新时代涉县精神,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涉县交通人历时5个月打造成的千里旅游通道——圣福天路起于圣寺驼村,止于西戌镇鸡鸣铺村,全长20余公里,是打通涉县中部和北部的旅游通道,将县内景点青塔湖、庄子岭和武安、山西等景点有机串联,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隆起带。沿途有诗词文化园、响石岭、日月峰、日月同辉等文化节点。整条公路修筑在最高海拔1290米的山巅之上,像一条巨龙盘旋。晴天远眺,山岭逶迤,天上人间,蔚为壮观。它不仅是一条观光路,更是涉县党性教育基地之一。
2018年9月7日,在浙江安吉县召开的全国四好农村路管理现场会上,由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涉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对涉县“四好农村路”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脱稿表扬:“河北省涉县因地制宜,创新‘667’工作机制,指导农村路建设,用巧法、动真情、花小钱、办大事,宜宽则宽、宜窄则窄,有的地方还曲径通幽,这就是实事求是地推动农村路建设。”
一条路畅,一方业兴,千里乡村旅游通道带动了党建示范兴、精准扶贫兴、旅游发展兴、生态经济兴、休闲养生兴、愚公精神兴,直接拉动起“一个千里乡村振兴先导带,三个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发展,推进了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高潮。四好农村路振兴了乡村,幸福了百姓。
如今,涉县大地上,彩练在山间飞舞盘旋,民宿如雨后春笋势头正劲,公路旅游拉动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进取、担当、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是交通建设者对“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的神圣使命的庄严承诺。
圣福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