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颖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术中出血少,患者无需承受过多痛苦,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患者在选择适宜、先进的手术方式治疗外,其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1]。为探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的全面护理效果,本文对我院既往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6~66岁,平均(45.3±4.8)岁;慢性胆囊炎18例,胆囊息肉12例,急性胆结石胆囊炎7例,胆结石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4~63岁,平均(45.0±5.0)岁;慢性胆囊炎19例,胆囊息肉14例,急性胆结石胆囊炎5例,胆结石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情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皮肤备皮,术前6 h禁食禁水,使用肥皂水浸泡肚脐5 min后,对脐周进行清洁和消毒,再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对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极度的焦虑、恐惧、担忧、易怒和暴躁等,为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的与患者沟通,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观念,让患者了解到治疗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信心。护理人员分层定位进行护理,定人定时定点配合医师的抢救工作和治疗工作,并对医师下达的医嘱及时实施。②术中护理:术中保证手术室环境无菌,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还应当在术前半小时对手术室的空气和手术所使用的器械二次消毒,手术室内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密切监测其体温,若体温低于36 ℃或高于37.5 ℃时,要上报主治医师,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有效防止感染等情况的发生[2]。手术过程中,还应当保证良好的照明条件,为术中的视野提供保障;术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同时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的枕头除去,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的顺畅,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24 h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渗血渗液或胆汁外流等情况,应当立即报告主治医师。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此外,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评分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0~6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0%[3]。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比较(±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d) 整体满意度[n(%)]对照组 40 58.7±7.8 55.0±6.9 0.96±0.25 28(70.0)观察组 40 43.8±6.5 40.2±5.3 0.54±0.13 38(95.0)t/χ2值 - 9.28 10.75 9.42 4.00 P值 - 0.00 0.00 0.00 0.00
胆结石又被称为胆石症,是指人体的胆道系统内出现结石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研究指出[4],根据发病的部位将其分为胆管炎与胆囊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会刺激胆囊黏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效果良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苦少,但术前术中与术后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会增加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引发不必要的损伤[5]。所以,对胆结石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保证其治疗效果,以及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术中出血的情况,让患者平稳的度过手术。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全面护理模式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可靠,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