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亭山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小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手术切除一直是公认的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但是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对于单个结节直径<5 cm的肿瘤具有显著效果,在未来有望成为取代手术切除的理想治疗手段[2-3]。本研究选取240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除方法,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究小肝癌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240例小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记录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治疗且术前穿刺取病理组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按照随机原则将24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为(59.74±4.53)岁,其中男性99例,女性21例,平均肿瘤直径为(2.94±0.86)cm;对照组患者年龄27~74岁,其中男性9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9.97±4.82)岁,平均肿瘤直径为(3.01±0.91)cm。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排除随访资料不全者、超过2个病灶的累加直径>5 cm者、肿瘤肝外移及门静脉癌栓者。本次研究两组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具有比较性和均衡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患者处于平卧位或者在腰背右侧放置靠垫,抬高手术实施区域,全麻状态下对患者插管,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于右下肋划弧形切口,长为9 cm左右,逐层入腹,探查病灶,选择手术方式,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胆管及血管系统,根据病灶位置决定行肝段切除或肝叶切除或不规则切除肿瘤,肿瘤被切除后,清洗创面,止血,根据肝离断面所在部位在文氏孔或肝下、肝后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具体方法内容如下:术前禁食、禁水8 h以上,患者取平卧位,根据CT及超声的影像结果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做标记,局麻后,运用cool-tip集束或单束针在影像导引下插入肿瘤最大径,位置确切后进行消融,时间为12~15 min,针对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实施第1次射频,时间维持在15 min,然后开始对单个区域进行反复消融,根据实际病情确定消融时间,单个区域反复消融次数不超过三次。消融范围均超过肿瘤边界1 cm,影像学观察消融范围完全后结束消融。
1.3 观察指标:对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2年的肝癌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分析中,使用均数±标准差或%来统计研究结果,用t或χ2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生存情况比较:见表1。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肝癌复发率为13.33%、生存率高达93.33%,对照组患者肝癌复发率为16.67%、生存率为88.3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复发率、生存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复发率、生存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复发率(%) 生存率(%)观察组 120 13.33 93.33对照组 120 16.67 88.33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是在B超或者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引导下消除肿瘤最大直径病灶,交流电子波从主机中发出,在穿刺针的辅助下病灶肿瘤内部产生高温,可杀死肿瘤蛋白质[4-5],当工作到最大功率时可杀死肿瘤细胞,之后球形反射弧线可延伸至肿瘤底部,致杀死肿瘤组织[6-7]。
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技术效果要优于传统切除手术,尤其是针对术前肝功能评价差的患者两种方法的实施差异更明显,手术切除治疗更加适合肝功能好或者无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的患者[8]。手术切除治疗需要对患者全身麻醉并插管,使得患者心肺功能负荷大,容易出现无法拔管的现象,需要通气机的辅助。但是射频消融方法只需要局部麻醉,患者恢复时间缩短,对心肺负荷造成的压力小。两组从生存率和复发率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肝癌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在早期诊断中临床疗效相当,但是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重复治疗、恢复周期短等优点,减轻了肝癌患者治疗中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