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佑军
你的作文是写给谁看的?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学生作文嘛,当然是写给老师看的啊!你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心中是没有读者的。写作是交流,需要有具体的交流对象。没有具体交流对象的写作就是自言自语,如同人在睡梦中说话一般,指向不明。这是一种病,我们可以叫它呓语症,其病根在于没有读者意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出来,只有语文老师一个读者。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把语文老师当作真正的读者。实际上,语文老师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读者,而是强势的读者。面对这样的读者,学生是不自信的,思维会掉入模式化陷阱,文字会露怯:长期面对同一个读者,学生写作时的情感、思维都处于一种怠惰、抗拒的状态,读者意识也就被淹没在程式化的应付中了。这就是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之一。
那么,呓语症患者该如何建立读者意识呢?
第一,变换读者。
在写作文的时候,甩开功利主义思想,不要总想着批改作文的语文老师,而要把你内心深处藏着的那个最想与他交流的人请出来,把你的故事讲给他听,把你的经历和感悟分享给他。这个人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人,如你的亲人、你的伙伴,甚至是你自己。想象这个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看着他,想起了一件事,想把这件事说出来,打动他,让他也像你一样在乎这件事。
例如:写中考作文题“哇,好香,你可以假设你的读者是一个美食家,你要介绍美食的原材料,你要描述美食的制作过程,你要从色、香、味的角度展现你的美食,令你的渎者垂涎欲滴;你可以假设你的读者是花卉爱好者,你要介绍花卉的品种,你要描写花卉的形状、颜色、姿态,你要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它,还要区别此花的香气与彼花的香气的不同;你还可以想象你的读者是情感专家,你要讲述香气中蕴藏的人情味,讲你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有些作文适合写得激情澎湃,那么,你可以假设你的面前站着一群人,他们期待听到你的故事,被你的话语打动,被你的情绪感染。因为有了特定的交流对象,你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话语情境,你就会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一种抒发的兴致、一种宣泄的欲望,处在亢奋状态的你一定会兴致盎然,妙筆生花。
第二,吸引读者。
既然有一个具体的对象站在你面前,那你就该想想他最想读什么,这就涉及作文的选材了。有了具体的对象,你会心甘情愿地与他分享你最奇特的经历和最刻骨铭心的感受。然后,你要揣摩怎么在开篇先声夺人,吸引他的眼球,这就涉及写作技巧了。也许你会把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放到前面,这就是运用倒叙:也许你会把事件的关键环节放在前面,做一个提示,却不马上揭开谜底,以勾起他的好奇心,这就是设置悬念;等等。
例如:面对中考作文题“那天,雨一直下”,你可以先写自己茫然地站在雨中不知所措的情状。这样开篇就是设置悬念,读者很想知道你为什么站在雨中,为什么不知所措。你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写开头——瓢泼大雨一直下着,你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在雨中,也是在这个地点,然后引出回忆,用插叙的形式来写,丰富作文的内容。你还可以用“雨一直下”这个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三,留住读者。
学生写作文固然是给语文老师或阅卷老师看的,但是你要清楚,就算面对这一个读者,你也要理解他的阅读期待。他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读者,但他也是一个真实的人,希望读到直抵内心的文字,希望从你的文字中获得感动和启迪。如果想满足他的阅读期待,就要想办法留住他这个读者。
留住读者就是在读者对作文开头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使用写作技巧,让读者一口气读完剩下的文字,而不是一眼掠过或终止阅读。
怎样留住读者?要有打动读者的细节,你可以慢镜头回放你讲述的故事。例如写中考作文题“攀爬的姿态”,你可以这样写攀爬的过程:“我索性丢开锁链,毫无依靠地在山路上攀爬。身体弯成弓形,一腿前屈,一腿蹬直,两腿交替前进。我想,此刻我攀爬的姿态一定像山林间灵活跳跃的猴子一般矫健和迅捷,不再像从前那样笨拙。”
怎样留住读者?要给予读者感动或启迪,你可以从立意人手,写出画龙点睛的文字:“终于登顶,望着初升的太阳,沐浴着阳光,回想起爸爸语重心长的教诲,我顿悟了——人生路上,只有自信、勇敢地以攀爬的姿态向上,才有可能成功登顶,做到‘一览众山小啊。”这样写,由攀爬山路升华到攀爬人生之路,令人回味。
读者意识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意识。只有尊重读者,你才会真诚地与他交流,才会追求文面更干净、文辞更优美、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情感更真挚。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作文离得满分就不远了。你用真情打动了阅卷老师,他就会用高分来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