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育人已全面融于高职院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学校要以文化的活力和张力去培养有精神、有灵魂的学生,着力铸造学生德能并重的生命之魂、思想之魂、品德之魂、血脉之魂、素养之魂和行为之魂的“六魂”文化。文化育人不仅丰富了德能并重的内涵,还更坚定了高职院校追求能工巧匠的办学信念,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与探索中充分印证了文化育人与大学精神相因相生、相得益彰的论断。
[关键词]育人文化育人体系大学精神
高職院校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形态的生发者,更是文化创新的探索者。如何将文化立校、文化兴校的育人理念落地,将办学理念的内涵价值和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相融合,实现文化育人的变革,创新文化载体,培育有灵魂、有精神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俨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文化育人的精神和灵魂
一方面,文化承载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文化的张力与活力凸显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把文化素养和文化育人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用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先天具有行业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区域文化又恰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逻辑起点,把先进的区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既鲜活了高职教育的历史根基,又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与高职教育中重塑匠魂、重拾匠心、匠心筑梦的精神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抱朴守真的区域文化精神与高职办学培育工匠的使命相互承袭、相因相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根植于革命圣地,以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精神为依托,用延安精神去打磨与锻造匠心匠魂,以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能工巧匠为己任,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学校基于对延安精神的深刻认识和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确立“延安精神为本、工匠精神为魂、特色文化为根”的文化立校和文化育人理念为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凝练“传承枣园灯火,培育能工巧匠”的学院精神和“授人以渔,敏学诚朴”的校训,以红色元素为主基调,设计、创作了学院校旗、校徽、校歌,彰显了延安精神的育人功能,凝练高职文化育人的精神与灵魂。
1.血脉之魂——传承延安精神,坚持文化育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与枣园旧址紧紧相连,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探寻习近平知青情怀,以延安精神和梁家河大学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纯洁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努力奋进,使延安精神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成为学院办学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学院实行德能并重的育人理念。德乃做人之根本,只有重德,方能以诚服人、以信交人、以实为人、以朴敬人。能即能力,是做事的基础。只有重能,才可上有敬、下有效、身有安、命有立。学院把“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的理念植入学院精神并引领学院的战略规划,成为学校稳固发展的指挥棒,文化的精髓和鲜活的血液催生了师生的奋斗力量,彰显了高职院校的办学价值取向。
2.归属之魂——用企业(行业)文化夯实办学定位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坚守服务区域经济、坚守为区域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初心,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坚守“助力发展、服务转型”的办学定位,一方面,在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冠名的订单班中持续浓厚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浸润中成长,用优秀的企业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培育准员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使“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学院引导教师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实现课堂从“校门对准厂门,课堂衔接车间”的转变,将学校搬到企业,课堂搬到厂矿、车间、生态园、旅游点,企业文化的滋养强化了学生的获得感与归属认同。
3.愿景之魂——擘画未来图景,凝聚最大共识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中,文化已成为决定事业兴旺的支点,学院应基于现实的考量与研判,让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意愿表达,成为见贤思齐、同向感召的愿景,即“大学之魂”。文化对学校的办学理想具有“化成”作用,而师生的价值取向无疑又是“化成”的重要支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设定的“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优质高职院校正是全体师生的“最大公约数”和共同愿景,以此鼓舞全院师生不断奋进。
学院将价值取向转化为“文化符号”,把延安精神融入学生常规教育中,通过德能并重和立身处世的教育,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历史观、能力观、品行观等“六观”为导向,着力铸造其德能并重的生命之魂、思想之魂、品德之魂、血脉之魂、素养之魂和行为之魂,从而构建“六魂”文化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体系及其实践
1.以红色文化教育实现厚德明志
学院践行学院精神,坚守办学使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学生求真、向善,在革命纪念地、在梁家河大学问的发源地,不断汲取中华民族在漫长奋斗中积累的文化营养;以红色网络、红色论坛和红色艺术“三大平台”为载体,以“三大工程”不断滋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扬帆起航,助力学生砥砺奋进,践行“固基筑梦、不忘初心”的教育。
2.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实现文化铸魂育人
为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学院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如在传统节日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教育活动,引领师生学习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提高师生的审美修养。同时,学院还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系列文化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将“三黄一红”(黄帝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纳入教学体系,开设“安塞腰鼓”“信天游鉴赏与学唱”等代表延安区域的文艺精品课堂,鼓励学生学唱陕北民歌,跳陕北秧歌。学院引导学生每周坚持经典美文诵读,让他们从中体验文化育人的真谛,领悟自强不息的力量、精忠报国的情怀,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舍生取义的奉献、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坚持扶危济困,崇德向善。
3.融汇校园文化,筑梦学生未来
学院将校园精神、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专业文化深度融合,构建了“延安精神为本、工匠精神为魂、特色文化为根”的文化育人体系,以培育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落脚点,重点凸显学生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当前,学院规划建成了诗书礼乐图、劲风负翼雕塑、校园读书阁、模拟海船和学院创客成果展示厅等,厚植专业文化,凸显工匠文化,给学院的景观和实验实训室合理命名,使学院里的一景一物、一墙一角都成为会“说话”的育人场所,筑梦学生未来。
4.用行业、企业文化锤炼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院将行业、企业文化融于教学之中,推行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安全(SECURITY)、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为内容的“CIS”(企业识别系统管理),让准石油人传承“铁人精神”;将军营文化烙入士官的肌体,用军魂为士官筑梦;培养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准会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教师,让专业文化入脑入心,浓厚的行业、企业文化缩短了学生到职业人的成长距离。
5.用军营文化为学生绘就人生蓝图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是海军、武警和空军定向士官生培养院校,目前有准士官近600名。雄厚的师资队伍、完整的军事教学体系,以及延安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的设立,使学院不论在国防教育还是军事技能训练方面都走出了一条国防特色教育之路。士官学院以“队伍军事化、宿舍军营化、行动一致化”的管理模式严肃军纪,要求学生饭前整队唱歌、课前站岗执勤、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牢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当前,准军人的要求已成为引领全院师生学习的标杆,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浓厚的军营文化氛围。
6.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学院坚持依法治校,强化法治教育,教育师生要懂法、用法、守法,完善安全纪律管理制度,优化应急处置预案。学院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排查和防范演练,教育引导学生强化法纪意识,及时处理违纪学生,形成“纪律禁区不敢逾越”的威慑。同时,落实“一岗双责”(业务+安全专项),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网络,形成安全信息及时掌握、快速应对的局面,并开展反传销、反网络信息诈骗等教育活动。
文化育人体系的创新
从宏观层面看,学院不断凝练文化育人的精神与灵魂,彰显“愿景之魂”的文化价值,为学院发展注入活力,成为高职院校扬帆远航的“压舱石”,坚定教师培育能工巧匠的理想,崇尚德能并重的使命,追求具有独特魅力的大学精神,将其与学院的发展战略体系融合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从中观层面出发,学院根据《思想政治精品项目建设标准》制定相关文化育人实施规划和方案,打造延安精神特色文化,坚守文化品位,将培养能工巧匠的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吹响文化育人的“集结号”,使文化真正成为高职院校的“育人之魂”。从微观层面,学院以红色文化为育人切入点,以科技文化艺术和校企文化融合为创新点,以多维融合为突破点,打造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社区、军营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整合学院资源、师资、载体,由点及面,实施“六给”:给教材、给经费、给导师、给网站、给平台、给荣誉,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彰显文化育人品牌特色。
1.创新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是指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对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其核心和灵魂就是大学精神。学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综合效能,营造和宣传学院精神,不断拓展和创新文化载体,强化考核,推进各系、各班级的实践活动,以专题报告、媒体宣传等形式使“传承之魂”“归属之魂”“愿景之魂”价值的内涵转化为“文化符号”,并不断挖掘精神文化的价值,让校园处处彰显出“和”的“立行之魂”。各系中心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处处围绕德能并重的育人理念和“正”的“立身之魂”,在“十育人”和“三全育人”的文化氛围中培育有灵魂、有精神的学子。
2.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学院按照文化育人和校园精神融合的育人理念,重新设计校园中心广场经典名言文化墙;在实训场所完善、修订新的实训文化、专业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彰显儒风雅韵的文化风尚;建设校史馆和工匠馆,努力打造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3.紧抓行为文化建设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夯实师德修养,实现课程思政;突出实践育人和文化实践;进一步彰显公寓文化建设和军营文化建设,突出“三全育人”,寻找学校育人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到育人成效上,聚焦培育有灵魂、有精神的育人思路,发挥好监督考核“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4.强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院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梳理完善学院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制度,将其融入学院精神,回归社会价值。在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评价机制、考核机制中加强文化建设,形成有文化的人事考核制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合企业文化,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正成为全院师生的“归属之魂”,成为全院师生的价值导向和“指南针”。
5.专业文化精神
基于文化自觉、文化担当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学院以专业精神、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建设为核心,从工匠精神、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入手,系统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融合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三黄一红”区域文化的“一主三融”专业文化体系,用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规范有序的人才培养管理方法,促进课程思政改革,促进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长远发展,须统筹学院办学理念系统与学院发展战略系统,凝聚全院师生的文化力和奋斗力,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塑造有精神、有灵魂和高素质、高技能的能工巧匠。
参考文献:
[1]同宇、景向伟:《红色文化教育视阈下延安高职教育特色与实践》,《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2]徐岩:《文化育人为引领的“三姓合一”特色高职文化实践与探索》,《职教论坛》2017年第32期,第36-41页。
[3]高雅琴、同宇、樊建荣:《服务型高职教育应以开放办学为司南》,《延安日报》。
[4]蓝杰、唐锡海:《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阐释与建构》,《职教论坛》2018年第5期,第8页。
[5]呼世杰:《“六维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踐——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6]《构建“三魂”文化育人体系谱写思政新篇章》,中青在线(教育频道),2017年5月12日。
[7]胡云、何乐:《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职教论坛》2017年第32期,第18-20页。
[8]王继华:《文化育人的作用与学校文化战略的价值》,《学校文化战略与校长文化修炼》。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