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利平
【摘 要】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该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把某一教学内容或环节进行刻意、科学的修饰,然后将该教学内容或环节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模拟实践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因为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第一教学原则,把学生们引入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去,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出彩。那么,如何通过情境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加出彩呢?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实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27-01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想激起他们对地理的兴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认知地理。情境教学在这种教学要求中应运而生,学生融进环境,交流互动,进行情感体验,地理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学习地理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更自信,更有信心向更深领域不断探索。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初中地理课堂流淌着灵动的生命。
一、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通过新课导入创设的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调动初中生的思维。地理教师在良好的新课导入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提高能力。例如,我在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西北地区”内容知识时,精心创设了一种有效情境,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的“神舟七号”飞船?这时候学生的脸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屑于回答的表情。这时我接着提问:可是有谁知道飞船从太空返回时落在哪里了?学生都面面相觑,无法回答。这时我说:“‘神舟七号落在了内蒙古高原上,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我国为什么将飞船降落地选在内蒙古高原上?这与此地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晓。”通过这样新课导入创设的情境,学生立刻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探索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一步步揭开谜底,最终对所习得的地理知识牢牢掌握。
二、实物教具情境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如物理或者化学学科,实验情境会非常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动力,而对于地理或者生物学科,一些形象或立体的教具则会起到非常显著的辅助作用。学生一整天面对一块黑板,难免会出现学习疲劳,当我拿着经纬线地球仪或者等高线山体模型走进教室时,一种无需多言的情境自然就营造出来了,好多学生都会兴奋地围上来想一探究竟,这时利用学生对教具产生的兴趣展开演示和学习,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可把教材难点直观化和简单化。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等高线图判别山体的不同部位”这部分内容十分抽象,而且空间感很强,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理解,如果不利用教具演示,仅凭教师枯燥讲授,即便学生硬记住规律,也很难想象出实际对应的地表情况,而等高线山体模型就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游戏竞赛情境
课堂上,如何能让学生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踊跃参与互动,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那么课堂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适当创设一些游戏或竞赛的课堂情境,会很容易抓住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奋点,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在导入环节我就设计了一个“无声交流”小游戏,让学生不运用语言的形式把一则信息进行接力传递,最后一个同学说出得到的信息内容,基本会和原始内容相差很大,学生在真切体会中能够总结出语言的重要性,进而展开对世界语言的学习和了解。在很多课堂中,我也比较喜欢创设竞赛的情境,如分组竞赛、接力竞赛、拉力赛等都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因为竞争和比较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课堂设问,回顾情境
在课堂中,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注重课堂新课导入过程中设置悬念,通过课堂设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也推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跟课题相关的问题,例如冰―水―水蒸气的转化,学生就会思考在冬天,温度低的时候水会结成冰,然后对热水壶进行加热,水热之后就会变成水蒸气,根据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现象,总结出水的三种形態,固态、液态和气态,然后对它们进行转化的条件进行分析,水在常温下是液态的,在温度低于0°时会结冰,在温度高于100°时会变成水蒸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课堂知识,把抽象的固态、液态与气态转化为水的不同状态,会使得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再比如,在学习家用电器和电路时,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比较抽象,就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用电器的功率以及家庭的电路,通过对灯泡的开关,来判断家里的电路时串联还是并联,还可以通过对家里电器的使用说明书的查看,了解家用电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的电压,以及常用家电的功率大小。物理常识还可以指导学生对家庭中的跳闸等现象进行解释,理解在用电高峰期,可能会使得每个家庭中分流的电变小,从而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设问以及课后实践真正让学生思考和行动起来,而不是直接把理论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性更高,把课堂上的知识在课后对生活的观察中得到巩固和验证,这样不仅更能够对知识记忆深刻,也发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目标。
总之,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其学习的兴趣导向性,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的创设可以成为精彩的引课,也可以是自然的过渡。有人说,一个好的情境能像磁铁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给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但是,在此必须把握住一个原则,情境的创设是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前提的,情境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只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好看,则会造成大量时间被浪费在非教学活动中,本末倒置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远.在初中地理课堂融入情境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03).
[2]李艺峰.创设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