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的高中学校学生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高中生运动行为的参与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中生整体运动行为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运动频率低,持续时间短,运动强度弱。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运动行为四个类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运动行为四个类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就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和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层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运动行为;表现差异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智能手机的强大作用,一方面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另一方面又逐渐导致人们的运动行为下降,对高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事实上,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长时间处于课堂各类文化课的学习压力之下,这就极大地压缩了他们的体育运动时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因此,高中生的健康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运动行为是健康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年版)》指出要更加“强调学生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积极参与日常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锻炼习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解读和分析西部地区高中生的运动行为现状,并试图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提升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1、研究对象
铜仁市是贵州省辖地级市,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并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截至2014年4月,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0.60万,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参考2016年教育数据,铜仁市有高中教育学校50所,招生47100人,在校生132796人,毕业生35488人。本研究针对铜仁市共有的50所高中学校,随机选择城市和乡镇学校各10所,每所学校每个年级30份问卷,共计发出1800份问卷,结果收回1736份,其中有效问卷1712份,问卷回收率达95.11%。
通过调查问卷的发布与回收统计,研究样本学生的基本资料现状情况如下:在性别方面,男生932人,占54.44%,女生780人,占45.56%;在学校类别上,城市高中895人,占52.28%,乡镇高中817人,占47.72%;在年级分布上,高一年级共635人,占37.09%,高二年级共673人,占39.31%,高三年级共404人,占23.60%。
2、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主要变量是运动行为。运动行为,广义上即指运动参与程度的表现行为,本文主要是指体育运动表现行为。关于体育行为表现形式的研究,国内研究一般认为,学生的体育行为主要表现在:运动频率、时间、強度以及一些非运动的体育行为等方面。[1]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主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体育运动的次数,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主要是指学生每次进行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体育运动的强度主要指身体锻炼对机体生理的刺激强度;非运动的体育行为主要是指除了体育运动以外的一些体育行为,如体育消费行为等。[2]在本文中,运动行为主要包括高中生参与运动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强度。
本文中的“高中生运动行为调查问卷”,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的调查问卷,根据体育科研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参考专家意见对问卷加以修改和完善,最终定稿。问卷的主体含两部分: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和运动行为部分。本文将运动行为按照体育项目分类标准选取并分为四类: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田径类(中长跑、短跑、跳远等)、技巧类(体操、武术、体育舞蹈等)和水上类(蛙泳、仰泳、自由泳等)。四个层面共设计12道题,每道题均采用李克特(Likert Scale)五级量表形式积分,如“不曾参与”、“半年1-3次”、“每月1-3次”、“每周1-3次”、“每周3次以上”,分别给予1、2、3、4、5的分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运动行为的现状
由表1可知,高中生运动行为的总平均数/总题数为2.66,表示整体的运动行为介于“半年1-3次”到“每月1-3次”之间。就各运动行为类别层面分析,运动行为中的球类平均数/题数为3.56;田径类为3.27;水上类为2.32;技巧类为1.49。球类和田径类均介于“每月1-3次”到“每周1-3次之间;水上类介于“半年1-3次”与“每月1-3次”之间;最后技巧类介于“不曾参与”到“半年1-3次“之间。根据各分类的运动行为频率排序分析,依次为:(1)球类;(2)田径;(3)水上;(4)技巧。
2、不同性别高中生运动行为的差异
由表2所示,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运动行为整体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平均数的比较,发现男生大于女生。在五个不同的运动行为类别上,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运动行为的球类、田径、水上和技巧四个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性别高中生在球类、田径、水上和技巧等四个类别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在平均数的比较上,男生几乎总是大于女生。
3、不同年级高中生运动行为的差异分析
如表3所示,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运动行为的总层面,其F值(5.39)为显著水平(p<.05),说明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运动行为的总层面上具有显著差异,在平均数的比较上,高二年级大于高三年级。
在四个分类别运动行为上,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球类、田径、水上和技巧等层面的F值均达显著水平,表示不同年级在运动行为的球类、田径、水上和技巧等层面都具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发现,在水上和田径层面,高二年级均大于高一年级;在球类、田径和水上层面,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大于高三年级。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经过对贵州省铜仁市的高中学生样本的研究结果进行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断出西部地区高中生运动行为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西部地区高中生运动频率不高、持续时间不长以及强度较低。且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运动行为层面上是具有显著差异,男生在四类运动行为上都有参与,女生在个别运动行为上没有参与;同时男生在各运动行为类别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上都是显著高于女生。最后,对于不同年级的高中学生运动行为结果分析来看,在运动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方面,低年级的学生要显著高于高年级的学生。
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运动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三个表征层面上女生普遍低于男生。因此各高中学校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教学或是训练时,对女生的要求需要稍稍加大一些,增强女生的运动行为,从而促进她们的体育活动成绩以及身体健康的发展,使她们养成定期参与运动行为的习惯,让运动行为成为学习之外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对于男生的运动行为和《课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因此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加强。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运动行为在各个年级之间的表现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致呈现出年级越高,运动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明显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学习压力的影响,学生们迫于高考的逼近,将体育锻炼和运动时间进行压缩;另一方面,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运动行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的认识不够,认为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是最为重要的。
2、研究建议
学生在求学阶段中,因课程学业所导致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体质健康下降、眼睛视力下降以及学习效果不佳等等,这势必不是我们的初衷。在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中,德、智、体、美、劳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年版)》也提到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健康为第一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体育活动又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一大要素,运动行为可以让人释放压力、忧虑和烦恼情绪等。因此,针对以上问卷调查的相关结果,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教育行政机关、各高中学校、老师和学生对高中生运动行为规划之参考。[3]
(1)教育行政机关层面,加大对高中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配备。[4]同时,可以制定相关课程标准以加入更多不同运动性质的活动,如游泳等水上运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运动参与水平和锻炼他们的身体,还能在推动和普及的过程中,学会并具备有用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求生技巧,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保护生命安全的能力。
(2)各高中学校和老师层面,学校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们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要大力提倡运动行为的参与度。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运动行为。比如,多举办一些运动项目比赛,来培养学生们的运动兴趣,最后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和观念。
(3)家长和学生层面,家长要重视子女的体育锻炼,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鼓励其子女多参与一些运动项目,促进子女身体健康的发展。此外,学生自身应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在学习之余也可以抽出时间去坚持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放松的和能让自己减压的体育运动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旺锦. 云南省现行体育中考制度对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 杨占明.西部欠發达地区高中体育的现状研究——以陇东地区调查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01)85-87.
[3] 刘长生. 高中生运动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 新校园:当代教育研究,2007(10)89-91.
[4] 卢永雄, 余波. 西部地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的研究及对策[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3(2)116-119.
【作者简介】
蒋文丽,女,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