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波澜,他方追求

2019-04-29 03:53赵辛宜
神州·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唐诗波澜含义

赵辛宜

总览《全唐诗》(1)(本文采用版本为:清代曹寅《全唐诗》文渊阁四库藏书本),“波澜”一词出现在94篇诗中。其中使用该词最多的为盛唐诗人,有李白(九篇),杜甫(六篇),王维(五篇)。

“波澜”一词并非唐代诗人的首创,但经过历代文人的运用与丰富,至唐代已形成较为完备、稳定的词义。古人常说“无一字无来处”,诗人赋诗必然受到前代用词、用韵等诗歌传统的影响,选词炼句的过程正是在文化积淀中寻求语言与情感契合的过程。虽然是对文化传统的运用,但是在至诚至真、诗情摇曳的唐朝,诗人笔下的“波澜”在含义上实现了对前代的超越,蕴含着更为丰富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一、“波澜”一词在唐诗中的具体含义及使用语境

分析《全唐诗》中94处“波澜”,可分类归纳出四种词义。四种不同词义与其他意象组合,形成了独特的抒情语境。

1、描写波浪翻腾,突出环境险峻。此用法实为“波澜”一词的本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诗人特别是李白的诗句中,除了对眼前自然景观的描写,“波澜”还获得了一种超出具体物态而充满浪漫精神的象征语义。李白《长相思·其一》中“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一句,举头是遥邈青天,低瞰是起伏波澜,仙境般开阔的视觉效果摆脱了现实羁绊。此处“波澜”的象征含义超出了描写眼前江水波涛的现实含义。

2、比喻世事人情的复杂险恶,表达激愤之情。王维以“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酌酒与裴迪》)的慨叹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对世道人情的清醒识悟和欲用世而未能的激愤不平。同样以“波澜”比喻世事复杂难料的还有包佶的“波澜喧众口,藜藿静吾庐”(《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王昌龄“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代扶风主人答》)一句,虽情感与陆机、王维不同,但此中“波澜”的语义与前诗无异。

3、比喻思绪情感的起伏不定,表现个人心境。张浑的《七老会诗》:“每况襟怀同要会,共将心事比波澜”,诗人集会赋诗畅饮抒怀,对世间万物的观照与体察引起情绪的变化和诗意的生发。“波澜”用来形容思绪的起伏,含义变得更为精妙。人心如水,而诗人的内心更是敏感多情,自然微小的变化,都会引发诗情的荡漾。也正因如此,诗人有时会遇到心绪难抒的烦恼:“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孟郊《惜苦》)。

4、比喻诗文曲折跌宕,多含赞美之意。这种用法在杜甫的诗篇中最为常见,在追酬高适赠诗而作的《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中,诗人用“波澜阔”比喻曹植的文章气度:“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与此相似,“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十韵》)一句中以“波澜老成”代指文笔的老练。在杜甫诗中,“波澜”成为形容文章曲折有致的批评话语,体现了他对作品的个人理解与自觉的创作追求。《孟子·尽心上》有“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喻,语言是思想与情感演漾出的波澜,在唐代整体高远昂扬的情调下更有激荡心灵的力量。

唐诗中“波澜”一词的不同含义,既可指代微观层面的个人心绪与诗文风格,也可展现难料的世事变迁与人性复杂,又或者描绘辽阔邈远的自然天地。虽然层次不同,语义殊异,但是背后都蕴含着相似的人生追求。

二、“波澜”中的共同追求与“生活在别处”

谈及文学的作用,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认为: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2)对于生命中的波澜起伏,唐代诗人又如何通过文学以寻求轻松、消解苦难?

分析诗人对笔下“波澜”的主观态度,会发现他们在处理消沉情绪、表达生命理想上的精神契合。对于复杂的人情世事和难以平复的个人心绪,诗人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和摆脱的愿望。他们不愿沉溺于个人的情绪,而追求“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一种更为崇高的精神状态。包佶“波澜喧众口,藜藿静吾庐”中“喧”用得精妙,“波澜”成为带有主观色彩的符号,表现出诗人对官场政治的厌烦和对自我意识的坚守。

对于这种情感,常建在《赠三侍御》中有更为直接的表述:“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诗人在现实政治中遭遇挫折,但是心中豪气坦荡未曾消减。只身站上天涯放眼眺望,情思随孤鹤于高空徜徉。拥有独立精神和高远追求的诗人怎能被庸碌和琐碎牵绊?面对世事波澜,诗人选择脱离躯体的沉重,让想象和情思飞往另一个世界。“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他们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正因内心怀寄高远的追求,登高望遠的诗人将眼前的波澜化作亦真亦幻的浪漫象征,使其成为辽阔胸襟的一种外化。在强烈情感的激荡下,笔随意动,诗句也变得跌宕起伏,似如波澜。

“波澜”的四种语义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线索,让我们看到唐代诗人独特的消解苦难的方式以及“生活在别处”的精神追求,更能理解唐诗中对世界的观照和对诗人内心的感知和抒发。此处的波澜,蕴含着对他方的追求,这正是唐诗中感人至深的独特气质。

在向他方的眺望中,诗人克服对个人情绪的沉溺,以整个世界为坐标,重新确认自己的位置。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法兰克(Victor E.Frankl)所说: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他不是个封闭的体系。……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自我实现”如果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3)

唐代诗人正是因为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体认,不断去触碰宏大的世界,在体会真正的德行与契合中发掘蕴含无限的生命涌流。而后代无数的读者,也在诗人波澜心绪与诗意中产生共情,寻找超越自我的力量。

注释:

(1) 本文引诗皆出自清代曹寅《全唐诗》文渊阁四库藏书本,下文不再标注。

(2)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美国讲稿》,译林出版社,2012,第29页。

(3) 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意义的呼唤》,心灵工坊出版社,2003,第126页

猜你喜欢
全唐诗波澜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虚荣的真正含义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