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民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写作形式。它的针对性很强,主要是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设置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针对所提出的话题,根据任务指令进行作文。
一、提高材料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大多是社会的热点和有争议的话题,学生往往比较容易理解,观点比较容易把握。写作时不仅开篇要有定向引述,明确自己观点,而且在后面的推理过程中也要扣住材料,也就是说,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离开材料,必须就事论事,一事一议。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作文训练时对材料要从多向度进行分析,挖出材料中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开门见山地表达你的观点,理性地问真假,断是非,紧扣材料防止过度和偏离材料的阐述。
如《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发表的一篇影响力很大的演讲。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就可以先为学生深度讲解这一个材料,马丁·路德·金一开始,就说了出来,自己在这里到底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说出了这一个梦想的内容,以及能够达成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抓住并且理清其中的线索,然后跟着这一个比较明确的线索,再进行自己的写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文章有针对性,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材料的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有一大难点,就是考验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这是存在着诸多可能性的。对材料所提供的内容,学生有很多的角度可以选择,学生要从其中一个角度出发,这个角度的选择就会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写作的角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让他们学会如何选择写作的角度,进而培养思辨能力。面对同一个写作主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在写作中教师应当极力倡导的。毕竟写作是一件发挥个性的事情,需要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深刻思考,形成多种不同立意的文章。
比如,教师在讲授《哈姆莱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于哈姆莱特的看法和认识。学生可能会觉得“哈姆莱特思想独到,有理想有抱负”,有的可能会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英雄,是伟大的,同时他也是有罪的”,有的或许会认为“哈姆莱特善良、勇敢,坚强,但是他也是矛盾、可悲的”,等等。学生互相讨论,对主人公的认识和印象就会由单一呆板的变为丰富多彩的,对他就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也会促进自身养成思辨的习惯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情节,让学生讨论,比如“哈姆萊特为什么要装疯卖傻”,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他想要给敌人制造假象,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为了寻找到事情的真相。这样一来,通过讨论,学生会进一步进行思考,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就会理解得更深入,久而久之,他们的思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思辨能力是学生写作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中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行文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求的是真实,学生在写的时候要就事论事,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在写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追求题目的要求,让自己的文章变得高大上,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却差强人意,语言不够精炼,结构不太清晰,思想也不深刻。所以,可以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逐句分析其语言特点,并通过不同文体、不同作者之间的作品进行对比,总结出语言特点,让学生能够对写作中运用的语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其写作打好基础。
比如,在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讲一讲文章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的行文能力得以提高。恩格斯在追悼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方式,比如议论、抒情和叙述等。首先,恩格斯介绍了马克思去世的时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然后描写关于他的神情,“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对此有深刻的记忆。除此之外,因为该文语言到位,比较形象,情感色彩很浓。恩格斯用“繁芜丛杂”来表明唯心主义对人类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极其荒谬的,这个概念使得人们能够具体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就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最后提高其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在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往往容易出现提取材料信息不够准确,作文体现的思想不够深刻,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训练,组织讨论和讲解优秀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学生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