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斌 /文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军用舰船、公务船、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基地,其前身是创建于1851年的柯拜船坞,1863年改称为黄埔船坞公司;1876年,清政府时任两广总督刘坤一将其收归官办,成为清末粤洋海军舰艇修造的主要基地,黄埔文冲自此开启了百年军工的漫长航程,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
黄埔文冲的军工事业从创始之初就打上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印迹。百年军工更是凝聚了强军报国的理想信念,孕育了忠诚奉献、朴实无华、低调务实的优良传统,以及“团结、奉献、创新、自强”的企业精神,也培养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干部员工队伍。
在黄埔文冲的发展史上,以“爱国奉献”“自强求精”“拼搏创新”等先进属性为特点的军工精神,是为海军装备建设服务光荣历史的提炼总结,是黄埔文冲的精神脊梁。不仅支撑企业传承百年、基业长青,也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1949年10月16日,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黄埔海军造船所。后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在原黄埔海军造船厂的基础上建立海军修船厂,黄埔文冲获得新生。60多年来,黄埔文冲与人民海军同呼吸共命运,先后建造30多型200多艘水面、水下及辅助舰艇。伴随人民海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黄埔文冲也成为国家核心军工生产企业和海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新阶段,黄埔文冲军工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被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等五部委授予“高科技武器装备发展工程突出贡献奖”,多型舰艇获得型号研制金奖银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558舰是实现黄埔文冲“由艇到舰”跨越的产品,从此黄埔文冲逐渐发展成为海军护卫舰的主要建造基地之一。新世纪以后,该公司成功建造了国产第三代主战装备的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轻型护卫舰等主战装备。
黄埔文冲把军工作为立厂之本,把“全心全意为海军装备建设服务”作为神圣使命,坚持“对海军官兵生命负责、对未来战争胜利负责、对海军舰艇装备全寿命负责”的精神,坚持“军品第一、质量第一、保密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用执着的匠心为海军建造精品舰船。
在我国第一艘新型导弹护卫舰——徐州舰的建造过程中,军厂舰三方共确定25项攻关课题,124项优化措施,该舰交验一次合格率、评级项目一级品率等三项关键指标达到99.63%,提前完成试航计划并率先服役,创下海军纪录。海军司令员吴胜利高度评价说:“该舰的建造成功,对海军全面完成专项工程任务,提高海军综合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州舰服役后屡立战功,完成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撤侨等任务,荣立集体一等功,成为海军的“明星舰”。
黄埔文冲以建造“精品舰”为目标,以“精、细、美、特”为准则,不断优化造船模式。为实现“一艘比一艘建造得更好,一艘比一艘建造得更快”的追求,从2007年开始,借鉴民品建造先进技术与以往护卫舰建造经验,推动建立以总装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为重点的现代军品建造模式,实现军品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制定了《某型舰后续舰建造大纲》,积极推进区域造船模式,探索军品转模新思路,实施总段建造,确立了以区域建造为基础、舾装为中心、涂装为重点的壳舾涂一体化的建造原则,较好地提高了护卫舰的中间产品舾装率和船台舾装的完整性。
黄埔文冲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在执行战备值班、重大军事演习、重大任务中展军威、扬国威,其中有11艘舰船参加了亚丁湾护航行动,以出色的性能在长达160余天的连续航行中经受住了恶劣海况的考验。黄埔文冲“精品舰摇篮”的品牌也因此蜚声海内。
烈火检验真金,战争造就英雄。但在没有硝烟炮火的和平年代,却有这样一批为锻造海上利剑甘于奉献的英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他们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海军装备事业,虽默默无闻,却是船厂员工心目中不朽的丰碑。
黄埔文冲长洲厂区以东的小山上,就是海军烈士陵园。这里不仅安卧着为万山海战捐躯的先烈,而且记载着黄埔文冲英勇支前的光荣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黄埔文冲便投入了解放万山海战的支前活动。时任原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的陪同下来厂指导工作。在历时70天的海战中,船厂工人刘兆骥带领青年突击队冒着天上敌机空袭、海上敌人扫射的危险,抢修十几艘船艇,为战斗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毛主席高度评价万山海战的胜利,说“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表扬”。战斗结束后,刘兆骥收到印有毛主席签名的请柬,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海军组建后,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把“修建黄埔造船厂,打捞和修理船只”作为华南海军的工作重点。全厂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一边医治战争创伤,一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部队抢修了一批缴获的美制登陆舰、驱逐舰、运输舰和猎潜艇。
1965年8月6日,国民党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小型猎潜舰章江号企图输送敌特在闽南地区登陆,周总理指示“要坚决打击 力争全歼”。黄埔文冲建造的高速炮艇一马当先,与兄弟舰艇一举击沉剑门号和两艘扫雷舰,取得战斗胜利。正是在八六海战中,麦贤德成为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黄埔文冲建造的558艇和军代表顾如柏也分别荣立三等功。毛主席连夜阅读了海战报告,称赞说:“打得很好,是以小打大,蚂蚁啃骨头。”
西沙自卫反击战是我军对外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形式最复杂、敌我兵力最悬殊的一次海战。我军派出舰艇6艘,不及南越一艘军舰的吨位和火力。黄埔文冲建造的两艘反潜护卫艇,作为当时最为先进的主战装备参加了战斗。海军指战员发扬“刺刀见红”的精神,击沉南越护卫舰一艘,击伤驱逐舰三艘,再次创下“以弱胜强”的战例。
有海无防,是旧中国留下的惨痛记忆。为了结束南海没有潜艇的历史,周总理批准了在我厂建造潜艇的“八二八工程”。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国内自然灾害和“文革”动乱的干扰破坏,黄埔文冲职工克服困难,排除干扰,进行“边设计、边基建、边生产”的大会战。军民携手,力克难关,创造了5天实现3艘艇连续下水的创举。黄埔文冲先后建造了13艘潜艇,填补了南海没有潜艇的空白,并开展了海军史上首次潜艇深潜试验。
潜艇深潜试验在当时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项目。为了填补国防科技工业空白,在挑战极限的生死考验面前,工厂领导罗福年和军代表粟国富、陈伯洪等人挺身而出。他们留下遗书,义无反顾地带领艇上官兵共同完成了我国常规潜艇首次进行的深潜、水下测速和最大自给力三项试验,成为我国海军史上的里程碑。
1996年9月,南海特大强台风横扫粤西大地。正在集训的某导弹护卫艇发电机出现故障。在随时都有可能“艇毁人亡”的危急关头,黄埔文冲聂黎军、罗兵临危受命,一面组织抢修,一面配合艇上官兵们投入抢险,最终成功确保了船舶的安全,避免了国家的重大财产损失。在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之际,三艘舰艇急需抢修,黄埔文冲与部队官兵军民团结,三个月的任务,仅用一个月就全部完工。时任艇长朱益飞感慨地说:“经历市场经济和生死考验的军民关系,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战胜的。”
为了保证舰船入役后尽快形成战斗力,黄埔文冲牵头组建了海军水面舰艇保障大队。为了适应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保障大队在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的同时,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配合部队,完成各项保障工作。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奔波在外,克服了船多地广、各类任务重等困难,为舰船提供全面、专业、优质的保障服务,用真诚的服务态度和优秀的工作水平赢得了海军的认可。在亚丁湾护航任务中,黄埔文冲护航人员在远离大后方的情况下,保障了舰船长时间大航程的正常运转,涌现出陈金泰、邓恩强等护航英雄。出色的售后服务为黄埔文冲树立了金字招牌。
黄埔文冲长洲厂区曾是海内闻名的黄埔军校的一部分。厂区遍植木棉树,它们苍劲挺拔,枝叶参天。每年三四月,红色的木棉花凌霄绽放,飒飒英姿。木棉花、英雄花,它们见证了大革命时代的激情岁月,也见证了黄埔文冲的创业艰难、发展壮大,是船厂忠诚奉献、不断前进的最好象征。
百舸争流千帆竞,中流击水奋者先。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船舶工业孕育着新机遇,海洋强国和强大国防建设更为黄埔文冲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黄埔文冲将弘扬发展优势,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不动摇,重整行装再出发,发愤图强再创业,努力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建设一流海军装备,努力建设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工业企业。
长洲风清,珠江浪涌;百年风雨,木棉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