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心中“最亲密的人”

2019-04-28 06:02董蕾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亲密关系奶奶幼儿园

董蕾

“保教并重”一直被视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体现着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在个人职业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弹唱跳画等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基本不会关注自身保育技能的提高。其实,幼儿园保育工作作为家庭养育功能的自然延续,对建立幼儿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育作为幼儿教师建立与幼儿亲密关系的最好途径,是整个幼儿园教育得以开始的根基。如同事物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一样:幼儿园教育并不是自幼儿迈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天就自动开始的。当一个孩子初次迈进幼儿园大门时,他们弱小的心灵充满的是对家庭的深切留恋和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的恐惧、害怕甚至排斥。这种排斥的心理促使幼儿出现强烈的入园适应困难。他们或者自顾自地、不听任何人劝地大声哭泣;或者小心翼翼、沉默寡言,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活泼好动。可是为什么在孩子眼中幼儿园变得如此可怕呢?我想这还需我们从家庭教育的特点中找答案。

今年,我新接手了一届小班,刚刚开学的时候,许多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表现出对家长的过度依恋。后来在和孩子们的慢慢相处中,我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并不是一开始我想象中的对家中所有大人怀有相同的依恋之情。在他们小小的心中,不同的大人有着不同的地位:在有的孩子心里,妈妈是最亲、最爱的人,有的孩子则把爸爸摆在第一位,而有的孩子对奶奶格外亲一些也格外黏一些,还有的谁也不要,只要外婆。其实,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家中哪个大人花了最多的时间与精力细致周到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游戏,让孩子生活得舒适,过得开心,孩子就会对谁最亲最爱,对谁的依恋就会最深。以自身为例,因为工作原因,自产假结束,我和我的儿子就开始了分居两地的生活。我因为工作回到了宁波,而儿子则跟着婆婆留在了老家。长时间的分离,儿子对我这个“妈妈”感到陌生,而对长期照顾她的奶奶成了他“最亲密的人”。我们都承认,幼小的孩子除了有着自我中心的天然倾向外,同时有着依赖成人的天然倾向,他们特别愿意亲近自己的“最亲密的人”。儿子也是如此。当“最亲密的人”——奶奶不在家时,小家伙就显得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甚至她平常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都不能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任凭我怎么哄、逗都无济于事,直到“奶奶”回来为止。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奶奶才是那个花了最多的时间与精力细致周到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的人。可见,长时间的陪伴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回到现实工作中来说,这对我们幼儿园教育的启示是很大的:小班孩子的这种心理特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做的或许根本就不是狭义的教育工作。因为无论多么有趣的玩具、游戏、教学活动都不可能真正吸引正处于与“最亲密的人”分离之焦虑中的孩子的兴趣。与“最亲密的人”长时间分离,让孩子已经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动机,包括对教师这一陌生人的探索兴趣。想要改变这一状况,最好的办法是由教师来接替孩子心中“最亲密的人”的工作。而我们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我们天然的优势——有足够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像“最亲密的人”那样重新给予孩子无私的周到的温暖的照顾,让孩子再次感觉到幼儿园生活也一样是舒适快乐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心中“最亲密的人”呢?例如,为孩子系裤子,这个看似平常而又微不足道的工作,却足以让孩子感到温暖。每次解完小便,为孩子们一个个系好裤子,并耐心地告诉他,小便解好一定要把裤子系系好,否则小肚子露出来会生病的,那样多难受呀。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孩子系裤子中,在一遍又一遍不耐其烦的叮嘱声中,孩子们已经将老师对自己这份深深的爱放进了心底。面对那些刚刚来园还哭闹不止不肯入睡的孩子,在他们午睡前,轻轻地问问他们,在家里是谁陪你午睡的?妈妈/外婆/奶奶是怎么陪你午睡的?老师在孩子的床边为他盖好被子,轻轻地拍拍他,慢慢地抚摸孩子的额头,为他唱首摇篮曲,或是讲个故事,让他在平稳的情绪中慢慢入睡。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只有在充满无限爱意与耐心、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保育过程中,教师才能让孩子重新找回家的感觉,才能促使孩子对教师生出同样深厚的依恋之情,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真心实意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曾经听到有这样一个孩子这样告诉他的妈妈:“我们董老师很爱我们的”。我想,我已经成了那个孩子在幼儿园中“最亲密的人”,这便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教师在保育工作中与孩子建立的类似亲子依恋的亲密关系,成为孩子心中“最亲密的人”,是教师能够实施狭义的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礎。有了这一基础,幼儿园教育也才算真正开始。而为维持这种亲密关系,显然还需要教师持续给予孩子体贴的、温暖的、无私的生活照顾,而不是仅在孩子初入园时这样做,因此保育工作应始终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保育工作,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并遵守一定的生活常规与生活习惯,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发展,实现幼儿基本独立生活,为其将来实现人格独立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而且可以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与情绪,逐渐减少对放任自由的家庭生活的留恋,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与交往原则,能够与同伴建立友谊,初步适应集体化的、制度化的幼儿园生活,为其将来顺利实现幼小衔接的过渡,适应更为严谨规范的小学集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亲密关系奶奶幼儿园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奶奶喊你吃饭啦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爱“上”幼儿园
奶奶驾到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