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蓝玉 李慧
摘 要:在一所大学中,校训是其重要的标志,能够彰显大学文化与精神的精华。而且,校训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校训有着极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教师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校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大学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01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10
大学办校与主体行为活动都以校训为载体。校训是大学的灵魂,它的内容有着鲜明的思想性与特色性。另外,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正确引导大学生发展的标杆。所以,我们必须谨记校训,遵循校训的相关规定。
一、校训的相关阐述
校训属于一种教育型文化。传统的精神与独立的思想是大学的灵魂,而一所大学的特色与传统是通过校训反映出来的。培养人才、促进发展、服务社会、传承与创新文化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大学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利用校训体现出来的。校训凭借自身强大的教育功能,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学生的精神与思想在文化的感染下不断升华,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校训背后,是社会与大学的完美对接,是学生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标杆和向导。
二、发挥大学校训思政教育功能的方法
(一)为信念与理想做导向
在大学中我们能夠追求到真理,而校园文化以校训为载体,彰显了学校的办校风格。大学校训在不断地指导和启发着受教育者,而且,时刻鼓舞着学生如何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是:爱校爱国,追求真理,踏实勤奋,艰苦朴素。
(二)基于导向功能,规范学生行为
树立优良校风是制订大学校训的基本要求,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都要予以遵循。大学校训对学风与校风起到导向、引领作用,在师生心中它就是一个座右铭,是大学形象与声誉的广告牌与宣传画。法纪规范导向与道德规范导向是行为规范导向的两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与大学道德风气有着直接的联系,树立大学良好的道德理念,是培养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前提条件,也从侧面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在培育与形成优良品德的过程中育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便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健康、幸福、更好地发展。《大学》是我国两千年前的先人所作,其中就指出了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和亲民。大学校训,能够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一点在很多高校的校训中都有体现。例如,“厚德”是上海财经大学校训中的一条,“明德精学”是辽宁大学校训中的一条。
(四)在探索与追求知识真理时育人
所谓“智育”是教育者利用情境的创设,通过相应的方法、手段与方式,经过长时间的磨炼,达到教育受教育者目的的教育方式。当代大学中尽管衍生了服务教学、科研、社会等功能,然而,传播知识和育人仍然是它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在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大学的其他职能才开始显现,但是,原始大学的精神在当前很多大学的校训中依然有所体现。例如,“求是创新”是浙江大学的校训,展示了敬畏真实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五)在情操培养中育人
一些学校的校训不是单一的“校训”,我们还能够从其中感受到一些更加深厚的意义。例如,“追崇实践”“严谨学风”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有些校训不但将学习方法指了出来,还将教书育人的目的提了出来。例如,“求是创新”“厚德明辨”。明辨、笃行、审问、慎思等校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都会感受到一种良性的、向上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科研氛围。即使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也会把大学校训的道德思想在社会活动中传递给别人。学生通过校训中所蕴含的哲理,能够在无意识中遵守校训中所折射出的思想规范与精神。而且,校训的这种育人功能是在悄无声息中体现的。
(六)校训发挥着思想政治方面的激励作用
第一,学校教职工依据校训的道德要求与行为规范而工作,并且基于此为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教育者的工作环境也是在校训基础上创设出来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内驱动力和可能性。通过分析一些学校的校训可以看出,很多学校都将本校的校训和民族、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例如,“祖国、荣誉、责任”是西安理工大学的校训,“职责、荣誉、国家”等是西点军校的校训。以上所列举学校的校训都将个体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有效结合在一起,把学校的凝聚力有效地展示给了他人。
通过上文分析得知,大学校训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校训虽然有着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主要是根据校训本身的理念教育人和感染人,使学生切实理解校训中所蕴含的内容。上面详细论述了大学校训的凝聚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的是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与认识大学校训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杨燕华.大学校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8).
[2]薛徽,郭洪楠.影响大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4(5).[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曾蓝玉(1994— ),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李慧(1987.3— ),女,汉族,山东茌平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