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伟 丁灿 邹燕平 王海帆 董本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我国农业农村同国家其他事业同步发展。本文针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开展提供借鉴,促进乡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
1、乡村振兴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
(1)注重实地调查、坚持因地制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规划区域内各级、各类规划的实施性规划。在规划编制前需开展实地踏勘、测绘、土地利用状况等调查,研究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与要求,全面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状态和实际需求,全面系统掌握规划编制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件,全面统筹安排村域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合理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并符合当地的实际,保持当地民居的特色,避免大拆大建,实现农村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地块规划微观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作为5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是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微观层面的生产经营者对土地利用需求的结合。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将土地利用斑块作为地类划分的基本单元,在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基础上细化地类用途,将规划落实到具体图斑,从微观方面指导生产实践。(3)规划编制公众化。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村民真正参与到规划编制各个环节。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规划成果要通过征询、论证、听证、公示等多种途径,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使村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实现村民意愿的载体和平台。(4)注重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乡村振兴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本着“求实为要、科学创新”的态度,不回避矛盾,努力通过节约集约途径和综合平衡手段全面统筹、合理组织村级土地资源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方面,遵循村域经济发展需求,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分散中适当集中”的布局模式,更加切合实际用地需求。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方面,村级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有效提高了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面向乡村振兴的多规融合的村土地利用规划路径
(1)盘活存量、周转流量保障建设需求。在规划编制时,应对村域所有建设用地及房屋建筑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村民的住房需求以及搬迁安置意愿进行访谈调查,摸清村域闲置、零碎、废弃及利用低效等存量用地的分布与规模,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引导其盘活优化利用;明确规划期内每一个复垦地块和村民建房需求,以建设用地复垦带来的流量弥补增量的不足,对村域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优化,最终形成试点村的减量规划。(2)优化“三生”空间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村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对村域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做出更加细致的安排,引导建设集聚、基础设施配套、农田综合整治,落实三生用地空间,优化村域空间格局,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有效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主导型用地主要分布在村内河流及重要生态林分布区,以保护为主,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生活主导型用地主要分布在村庄保留区和建新区,在新建住宅区中,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按照统一面貌、统一风格进行建设,对于保留住宅区内的建筑面貌和建筑风格也分期进行整治;生产主导型用地则包括农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旅游设施用地等用地,分类制订管制规则并严格进行管理。支撑休闲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3)通过土地流转和综合整治探索耕地保护的新模式。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浙江部分地区探索将成片农业用地以租赁方式流转,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益,增加农业经济产业的附加值的同时,实现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的长期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弱化建设空间冲突。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一方面摸清村内废弃地、闲置地、低效利用建设用地,另一方面挖掘低丘缓坡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将原农用地中的散点分布房屋复垦,同时通过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高耕地的集中连片程度,实现现状建设用地与耕地交错空间的优化处理,降低建设与耕地的空间冲突。(4)综合考量生态环境承载力和道路通行能力村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实施性强的详细规划,首先应该综合考量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设置村庄旅游接待能力上限,合理确定各规划地类,特别是各類建设用地规模和容积率;其次,基于建设用地规模和容积率,通过交通评价确定交通出行需求量,计算村内道路的通行能力,确定道路等级和宽度;最后,结合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和当地实际,通过拟确定的道路等级、宽度反推算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出行需求量,进而对之前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容积率进行修正。(5)精细化规划编制内容和成果利用一是规划的内容要精细化,要实现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规划编制在必要时要细化到宗地,甚至可以做到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的深度。二是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村土地利用规划图等规划图件应采用精度更高的数据制作,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0,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1:1000或1:500的大比例尺。三是规划的成果利用要精细化,现有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形式主要是文本、图件、表格和数据库,四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利于规划成果的利用,更不利于规划的实施。因此,建议探索建立村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查询系统,将文本、图件、表格等成果形式统一于数据库当中,并且可以在查询系统界面查询需要了解的规划成果内容。
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平台作用愈发明显,国家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做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永建,刘思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研究[J].乡村科技,2018(16):36-37.
[2]牟晓磊.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作者单位:郑州华源土地利用遥感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