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基础,文章分析了推进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发挥思政课“第一课堂”的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提高专业教师授课中的思政教育意识、增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德育效能等,努力推动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工作落实的根本任务,为我们开展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具体到当前高等医学院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医学人才,既是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医学专业学生自觉成长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何有效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早在2009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逐步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2011年教育部联合卫生部共同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医学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会议就医学院校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下认真开展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原则。医学院校在教学育人工作中积极引导医学专业学子以医德为本,坚守救死扶伤、珍爱生命、服务社会的职业信条,为日后步入医疗卫生事业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和职业操守的医学后备人才,对于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现实办学中,医学院校大学生日常学习压力普遍较大,既有较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又承担着较多的临床实习工作,课程学习和实习实验任务较多。医学院校在学生入学时,要引导大学生充分领会医德操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广大医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信仰者、坚定传承者、主动践行者。在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加强理想信念引领,努力培育崇尚医德和职业操守的优良校风、学风。作为输送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园地,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医疗领域培养亟需的医疗卫生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医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的任务,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当前醫学院校办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现状及问题
当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体呈现不断加强的向好趋势,在校学生总体上能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满怀热情,对新时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个人成长充满向往和信心,校园精神文化整体上展现出追求进步、昂扬进取的良好风貌。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功利主义思想负面影响,以及网络信息自由传播下的负面效应,少数学生对医学专业本应有的职业操守和救死扶伤等人文关怀精神缺乏深入理解,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在医疗卫生工作实践中的集体主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精神、生命关爱意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和职业素养。社会对于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评价也偏重于实用医疗技能和知识储备,在这种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学校老师和家长也都会或多或少地引导学生优先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对于思想理论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够,尤其是思想理论素养和职业操守对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先导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学校整体办学中较为偏重医学专业自身建设
医学院校在整体办学中偏重医学专业自身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向投入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教育工作领域的战略要求。就应用型医学院校来讲,学校一般都较重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此同时,出于医学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学校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培养强化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为重,实践教学中也侧重临床医学实践等技能训练,专门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不够充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导性和先导性难以充分显现。具体而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方面往往过于偏重学历、职称、学科背景等因素。在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中,往往单一以医学本专业相关修习和业务训练为主。在学生接受的整个在校日常学习活动中,思政教育学习与专业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很好地融合起来,有时出现“两张皮”现象,就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在师资配置、业务训练、课程设置、软硬件营造方面,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和增加实际投入。学校在课程架构中更多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下对“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教育重视不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实践中往往主要投身于相关专业知识修习和训练,对于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课程缺乏热情,参加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效果不凸显,难以真正实现德才兼备的培养初衷。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学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据国家相关教学大纲精神,按照统编教材开设课程修习,总体上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认真负责,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具体内容呈现形式、课堂组织形式等是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具体到授课教师自身而言,其话语形式、专业基础、学术能力、气质形象等方面也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成效的影响因子,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真正充分实现受制于多方面的有效把控。由于医学院校自身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的特征和医学生特点,思政课程教学存在过于死板的问题,过于重视理论性,并没有与医学专业学生具体特性有效深入地结合,统一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医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讲述内容与医学生日常专业学习生活距离较远,部分学生容易感到上课内容枯燥、生疏,学生的课堂兴趣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医疗卫生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育的重要主导力量,肩负着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职业操守的重要使命,而由于现实办学中偏重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加之思政教师一般承担着全校的思政类公选课教学,课堂教学任务量很大,部分教师可能更多把思政课教学局限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更深入、更全面地立德树人工作未能很好地开展,尤其是课堂教学之外没有更深入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认识和理论学习。而且思政理论课在授课中以班级大课堂学习为主,授课中容易出现“宣读PPT教学”等方式,加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和学生群体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关心的具体领域关联度不高,师生课堂互动不足,学生课堂主动参与度较低。部分学生也局限于把上思政课当做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没有在更好层面实现自我的深入学习。加之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阶段,依托思政课堂开展的专门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相关思政教育全过程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也面临困境。诸如这些现况与思政课肩负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政治使命显然是有差距的,难以达成思政课开设的真正目标,弱化了思政课应有的育人效用。
(三)基于医学生自身专业修习与年龄段特征的具体问题显现
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医学生具有“学制长,学业任务重,实践性强,实习时间长,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行业准入严、就业压力大,人文社科类知识相对薄弱”等特点。众所周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需要直接应对具体的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这是医疗卫生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领域的显著特征,在工作中需要医学生具备相当的专业能力、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具体到当前学生的在校学习,教学中对于大学生医疗卫生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教育的考核不够明确,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医学专业学生群体中,部分出现了重职业应用知识学习,轻职业操守养成,重工作层次提升,轻人文素养培育,往往对所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敬畏感不强,缺乏对生命健康的深度人文关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急功近利和拜金主义等思想和意识也对校园文化产生了一些影响,而随着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当前在校学生可以很便利地从互联网等平台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容易对于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的相关思政教育、职业素养培育等内容缺乏新鲜感和关注度。受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功利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加之自身还较年轻和社会阅历有限,在校医学生更容易受各类短视观念和偏见所左右,产生选择困惑,很多学生相对青睐与求职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医学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相对忽视自身对于思想理论素养的提升,对思政教育认识不深入,甚至认为要想在较好和较理想的医疗单位就业,仅仅拥有良好的医疗知识和临床技能就足够了,对思想理论学习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需要重视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的积极作用,这几项工作的育人效用发挥,对医学生正确思想政治意识养成和完善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学生能否自觉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
坚持始终立足第一课堂,努力提高学校专任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本任务为导向,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工作在广大医学生中间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创新教学形式,依托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信息传播载体,尝试采取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形式,坚持以党的理论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全方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引导广大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坚持立足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积极探究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和形式,例如具体解析临床阶段的职业道德操守,注重列举和解读医学史上以及当前现实社会中的相关正反面典型案例,既通过医疗行业的名医故事和感人事迹正向引导,也通过医疗行业的医患矛盾和反面事例进行警示教育,着重讲述和深入探析当前医改中所进行的整治行业不正之风相关工作措施,引导医学生树立从患者立场出发、真诚服务病人的工作意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责任心,既督促医学生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引导医学生努力培育“服务民众、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切实强化学生的新时代医疗工作者职业理想信念,坚定服务医疗卫生事业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专业教师授课中的思政教育意识,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努力提高医学院校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中的思政教育意识,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的思政育人效果。按照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总要求,顺应信息化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境,推动广大专业教师充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业,增强教学育人效果。专业教师结合专业授课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既要在医学专业知识上认真完成“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在专业授课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医疗卫生职业伦理操守研习,增强授课过程中的德育引导和伦理教化。不断探索创新专业课堂的思政育人工作形式和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医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自觉领悟医德思想和强化人文关怀精神,尤其在临床学习阶段,要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做好人文关怀教育,引导医学生自觉领悟“救死扶伤、真诚为患者服务”意识,坚守“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条。通过临床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在给予病人情感关怀、精神抚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所带教学生,引导医学生充分体会到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关键点,在与病人相处过程中增强同理心,坚持换位思考、相互尊重的工作原则,引导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培育以人为本的生命关怀理念。
(三)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着力增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德育效能
辅导员工作涵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居于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广大一线辅导员老师,有着贴近学生的天然优势,直接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重任。在医学院校,辅导员要深入医学生群体,深入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情况,在充分了解医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基础上,要坚定立场、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把好所带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认真做好所带学生的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坚持以生为本,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融入医学生整个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组织学生深入参与,充分实现全过程育人。积极依托辅导员所承担的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课等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主动尝试探索启发式、讨论式互动教学,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分析,组织专题交流座谈等方式,发挥学生参与思政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德育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把握好党建、团建以及志愿服务建设的主抓手,组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宣讲活动,邀请优秀医务工作者和党员学生代表,开设以奉献精神和崇高医德为主题的报告会、讲座,引导医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医务志愿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所带医学生自觉领会投身人民群众健康卫生事业的崇高意义所在,努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厚植人文关怀精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新华网,2018-09-10.
[3] 杨勇,乔学斌.医学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03):77-78.
作者简介:李娟娟(1987- ),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