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社会学分析

2019-04-27 01:42王正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美术

王正伟

摘 要:学校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教育教学活动从社会学视角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学校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不仅是学校教学的载体,也从某种程度上构建着教学活动。文章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特性从教学的微观层面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空间进行分析,以达到对美术课堂教学空间各要素的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美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空间

从社会学研究的范围来看,既有微观不同层级的社会活动或人际互动,也有宏观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学校作为创造和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场所,以培养人为目的,包含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被囊括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微观单位,并且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使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进行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得以实现并具备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有关于教学时间与空间的社会学分析已有大量的文献成果,但基于社会学的有关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时间、空间分析与单独的教学空间分析相对较少,本文对美术学科的教学空间进行分析,以发掘其空间特点的独特性。通过分析发现,由于社会学视角的参与,关于构成美术课堂教学空间各因素的分析产生了新的解释,有利于我们立足于学科特色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时空的相关各因素,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于课堂空间的组成有两种理解,一是如戴尔克描述,“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物理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在某些十分重要的方面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另一种理解则是注重从社会学意义上的解读,把课堂空间描述为参与教学者的人际组合关系。我们在理解课堂教学空间的时候往往需要结合这两方面的理解而不至于片面化,以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教学空间关系。因为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往往跟课堂人际组合关系有密切联系,教室空间单独存在不进行教育活动是没有意义的,顶多是一个闲置的空间,只有有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才具备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空间。下面将从课堂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的空间位置分布及网络信息空间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环境

課堂教学环境是教学空间的一个物理形态的构成因素,课堂教学环境是为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而进行构建。同时,新构建的课堂环境的各个因素也以“默会知识”的形态不断润泽和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形成,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室空间作为课堂教学载体和重要因素,往往要根据教学需求来建构一个有利于进行教学的教育空间,教育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环境。教育空间的营造往往需要根据有利于进行教育的这一目的进行,如建筑风格、内部构造及结构、功能区分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为教育环境的功能,也就像劳森在其《建筑语言》中所说的“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有利于我们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份的范围来行事的环境”,从而能对其使用的对象产生作用。在美术教室的布局中往往也体现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或适应其特定心理反应的环境特点,如画室的光线设计、桌椅及写生台的分组与位置布局、教室室内色彩等。教育构建的新的教育空间同样也会反作用于学生,实现教育空间的功能,也就是说人们根据行事环境的需要而构建的新空间,是由人的刻意干预形成的,从此新的空间环境便具备了一种反过来影响和指导在此环境中的使用对象的行为和思想的可能性。在教育空间中的精心设置的各种符号和其所承载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以一种“默会知识”的样式存在,而对于其中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室里张贴的各种关于激励学习或珍惜时间的标语。在美术教室里,往往利用各种优秀作品作为范例张贴于墙壁上,从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还有如教室里的光线跟写生静物或写生模特的摆设与组合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生表现效果。

二、教师与学生的教室空间位置分布

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在教室的空间位置布局分为多种,不同的课堂空间组合形式往往也会带来不同的“社会属性”,如角色定位、互动类型、学习机会分配、学生个体社会化等的影响。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类课堂空间组合样式:一是现代教育社会中所普遍采用的“秧田式”空间组合方法,就是教师在在讲台上,学生的座位水平排成一条条直线平均分布于教室空间中,构成一种封闭空间;二是“U”型空间样式,也叫马蹄型空间组合样式,这种样式也是教室在讲台前边,而学生座位排列则呈“U”型围绕在教师周围进行教室空间位置分布,构成了一种半开合空间状态;三是学生座位分组构成的教室空间形态,这种组合构成多元空间状态,其特点就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布于教室空间中。

美术课堂教学除了美术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堂写生或手工制作等实践练习,这就决定了其课堂的空间组合形式是多元的,需要结合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课堂空间组合样式,如美术理论讲授往往以“秧田型”为主,也有部分的“U”型,而美术技法实践练习则往往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其空间组合形态,而进行分组的空间形态的教学组织。在写生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写生所面对的对象能有一个理想的角度和距离以有利于写生表现,如此就不可能过多的人同时写生一个对象,必须分组。

美术课堂教学的多元教室空间组合样式也导致了其社会学意义上的丰富性:

(一)关于美术课堂空间的角色定位与互动类型的分析

在“秧田型”空间样式的教师讲授阶段,往往把教师与学生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空间,讲师负责讲台上讲,学生负责听,这时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其被动听的特点使其处于配角的地位,以便配合教师的讲,这时教师处于一种权威者的角色。此种类型的空间状态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往往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方式往往仅限于教师对学生或教师对全班的提问,这时体现出来的互动类型就是所谓的“师个”与“师班”类型。在美术课堂的“分组型”空间样式中,学生成为实践练习的主体,而教师角色从权威者也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或者是学生学习伙伴和合作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类型也不仅包含“师个”与“师班”,还包括教师对小组的进行指导的“师组”形态,对于学生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则变成了“生生”互动类型。

(二)关于美术课堂空间的知识分配分析

在美术课堂的“秧田型”空间组合状态中,教师往往分配给座位靠前或离教师较近的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得到更多的知识分配。在美术课堂的“分组型”空间类型中,则打破了原先的空间布局,教师游走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这使每个小组都有均等的机会获得教师的知识分配。

(三)空间状态对于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教师以自己的社会角色(教师的身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更好地完成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因此,不同的空间状态对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影响也不同,但美国学者科尔曼的研究表明“学生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文化、学业成绩均构成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好地完成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基于此种认识,在“秧田型”空间组合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明显,但学生之间往往很少进行交流,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但在“分组型”空间组合状态中,每组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团体,这就有利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这种教师影响与学生群体间的影响相叠加的现象就能更好地加速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

三、网络信息空间

人类的教育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不断演进与蜕变。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掌握的知识文化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这就导致了正规教育场所(空间)的出现,以便人们能更好地掌握越来越复杂的知识。在中国,早在夏朝便有了学校的出现,《汉书·儒林传》中记载:“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这里的“校”“庠”“序”都是学校的意思。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内容的影响也显示出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世界上优秀的知识资源,如图书馆、优秀课程视频、相关研究成果等资源储存于网络空间进行共享。这种可以跨越时空的特性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知识的网络空间资源进行学习和互动,并有效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网络空间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的存在有效地影响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如在课前利用网络空间资源进行课堂知识的预先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后学生为了更好、更深入了解和把握課堂知识而进行网络空间与课堂知识相关资源的学习等等。可见,在当今社会,网络资源与网络空间资源的利用以或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影响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空间,因此,在这里也是一个课堂教学的空间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延昭.试论教育时空的建构与重构[J].基础教育,2017,(2).

[2]伍宁.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3]桑志坚.社会时间:重审学校教育时间得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 2012,(3).

[4]马维娜.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5]曹贤钟.教育技术学的时空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05,(6).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美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美术篇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封底:国外太空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