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指引下推进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9-04-26 13:38黄鼎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改革

黄鼎

摘    要: 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是指导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以改进和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任务,精准把握青年特点,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开展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    教学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成长规律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对青年高度肯定、热切关心、寄予厚望、指明方向,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青年工作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指明青年成长和青年工作的方向,是指导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深刻把握青年的历史责任,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正确方向,精准把握青年特点,遵循青年成长规律,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成为得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

一、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最富有理想和梦想,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党的伟大事业的未来领导者和建设者,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青年工作要科学认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引导青年明确肩上担负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融入对青年的本质和特征的界定中。他把青年视为当代中国社会中最具梦想和追求的一群人,并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先锋作用的发挥为事实依据,将广大青年砥砺自我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相联结,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新论述①。青年担当历史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勉励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②。

2.青年工作要科学认识和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处在“小麦灌浆期”、价值观形成“起步期”、知识积累“黄金期”、人生“雕琢期”。习近平先后对青年提出“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③。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希望”。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要由青年开创的。高校要坚持教书育人,根据青年特点和成长规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3.青年工作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引领,高等教育必须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真正达到“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标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以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为中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和基础,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价值观一旦离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功亏一篑⑤。科学理论的引领是理想信念的灵魂、行稳致远的指针。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这一底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航向标”和“助力器”。在引导青年学生价值观养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引向深入。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不能忘记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和中心任务,即引导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理解和认识要用理想信念补足自身精神之“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自身思想之“魂”、用过硬本领夯实自身发展之“基”、用坚定的政治选择涵养自身成长之“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改革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不能出现娱乐化、简单化、盲目性的倾向,不能为“改”而改。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在教学原则上以人为本,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突出解惑,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在教学着力点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理论,引导青年学生发现思想的魅力,感受理论的力量,体会思考的乐趣、实现精神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不同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个学思践悟的过程。新时代的青年书写新时代的未来,青年坚定自信、矢志不渝,新时代就能始终高举伟大旗帜,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上。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青年的信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当注重情理结合、寓理于情,抓住大学生关心的时代问题,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理论的灌输和学生的感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向度,引导大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讲清楚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價值引领,引导大学生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指向,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认识理论、时代、青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精准把握青年特点,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开展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特点,遵循青年成长规律,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青年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的成长关键期比喻为“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

当前,一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借助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线上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翻转课堂”需要更精准关注青年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诉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深度引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通过解疑释惑、交流沟通,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有效对接,增强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要唤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直面学生生活,既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又要从长远角度致力于学生视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要重视在互联网新媒体条件下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既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创设教育情境、丰富教育内容,把抽象深奥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消化的“小道理”,又要引导学生克服因信息评判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价值观念的“西化”、“淡化”、“俗化”等问题,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直面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批判性思维为建设性思维。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嘱托,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勉励,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期望,要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的劝诫等重要思想都要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在教学案例选择、课堂讨论环节问题设计、实践教学开展等方面,都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提升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勇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四、“三位一体”、“知行合一”,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要让青年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正确的政治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构建“理论确证—情感认同—实践养成”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期实现“真知—真信—真行”的良性循环⑦。

要重视网络对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优化教学载体。师生之间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缩短心理距离,积极互动交流,增强双向认知,多沟通,多协调,多尊重,让教师融于学生之中、问题融于情境之中、知识融于思考之中、行动融于体验之中⑧,引导青年学生善于学习、敏于求知,在情感上实现积极认同,学会自主建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将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方向。

教师能否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潜心育人,是能否培养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思想政治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的程度及对“四个自信”的坚定程度,是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坚定青年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以身作则,关爱学生,立德树人,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

注释:

①③高健,郑光耀,徐伟悦.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5):73.

②④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2).

⑤董建雄.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逻辑建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2):45.

⑥邓伟.坚定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J].青年发展论坛,2018(3):22.

⑦⑧王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5):28.

参考文献:

[1]高健,郑光耀,徐伟悦.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5):73-74,78.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2).

[3]董建雄.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逻辑建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2):42-49.

[4]邓伟.坚定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J].青年发展论坛,2018(3):21-30.

[5]王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5):27-2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改革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