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卫红
摘 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独特逻辑与鲜明思维,是顺应时代潮流,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产生、发展、成熟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新形势下的重大理论创新,是解决发展处于瓶颈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助于美丽中国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独特逻辑 鲜明思维 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在早期主政地方时期就特别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他在河北正定提出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在福建宁德地区提出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浙江提出著名的“两山论”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种会议、学习、批示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论述和指示达到百次以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绵城市”“空气罐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鄉愁”,等等,习近平这些耳熟能详的论述不断深入人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独特逻辑与鲜明思维,是顺应时代潮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产生、发展、成熟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新形势下的重大理论创新,是解决发展处于瓶颈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助于美丽中国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独特逻辑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并举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生态意识。在他主持制定的正定县总体规划中阐明了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恰当地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他在规划中对未来二十年内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定下明确的目标,即严格做好新污染的控制工作,同时治理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从而充分体现他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在正定发动干部群众大力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正定县绿化面积。他明确提出在未来工作中要凸显生态环境要素的重要性,尤其在正定发展中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利益。他采取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他严格控制使用水资源,同时注意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确保正定的水污染逐步减少。他在正定县重点做好了与生态文明有关的三项工作:一是将林业建设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落实到位。植树造林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被广泛采用,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明确林木所有权的属性,维护所有者的权利不受侵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习近平的重视下,正定县林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元素和必不可少的条件,水资源一直是北方稀缺资源之一,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习近平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节水意识,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他采取的具体举措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灌溉知识,改善灌溉技术;通过分层取水,统筹安排,提高节水效率,提高利用效率。三是他重点阐述了新能源开发。他明确提出,扩大新能源开发,提高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技术,加快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普及,从而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并举的独特逻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首位,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他在那个年代就提出这样系统全面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生态观念的继承和发扬,具有较强的生态预见性和生态文明大格局意识。
(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
在宁德地区,习近平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基于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必须因地制宜地充分依靠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扶持,鼓励开发绿色产业和建造绿色工程,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独创性意识。
由于习近平坚持“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的独特逻辑,他在宁德的发展中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思维的层次,提倡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并举的方针,妥善处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林业建设,将林业开发提升到战略层次,充分发动群众力量植树造林,发展林业,通过把荒山变绿山,再将绿山变金山。他下大力气改变当地人民群众的落后观念,强化每个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造林绿化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将林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依靠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带动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提高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质量,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切实保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习近平通过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各环节之间的动态平衡。他引导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不再追求掠夺式发展,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的“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独特逻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主政浙江省期间,习近平对生态文明作了多方面的重要论述,强调通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问题。他明确指出,发展的本质主要是解决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才是群众关心的重中之重。他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是金钱难以代替的。他认为,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以GDP论英雄。为此,习近平十分强调绿色发展战略,在浙江大力推动生态省建设,把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制度层面,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性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从哲学角度深刻思考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新的高度上提出要统筹实现二者协调发展,从而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独特逻辑,即“两山论”。在他看来,“经济发展”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就是“绿水青山”。他明确指出,“两山”之间要经历三个阶段转化:第一阶段是通过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失去了绿山环境,得到了经济金山的发展;第二阶段是统筹经济和环境,实现金山绿山的统筹;最后阶段是通过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达到金山银山的目的。这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最高层次追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可持续循环发展理念,是人们生态意识高度自觉的阶段。习近平提出的青山即金山的观念,通过不断实践建立二者之间的桥梁,通过人类的勤劳活动达到青山转金山的目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协调发展。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描述时,提出在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解。2016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改善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1]。
习近平在浙江提出的“两山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八大后由浙江扩展到全国,为国家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思维
(一)坚持辩证思维: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此,习近平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中央,一直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治理的重中之重。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2]习近平的这一重要思想在十九大得到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例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就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3]。十九大重要论述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意志。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指明了奋斗方向。
(二)坚持创新思维:绿色发展新理念
“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坚持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延续,同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出现污染、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4]。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领域的思想是对我国传统发展模式的重大革新和重大突破,为新时代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在十八大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实现美丽中国的道路:“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调动每一个公民的生态意识,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因为,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坚持系统思维: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和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开展。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5]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思维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要在经济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建设密不可分,生态文明建设对政治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没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程度就会降低;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同样密不可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坚持系统思维,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单一的事情,必须全面统筹。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山水林湖田去治理水。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6]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总是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坚持系统思维,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论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2][4][5][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84,43,28,56.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