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证文本:丧/佛

2019-04-26 03:05
天涯 2019年2期

(陈子丰、王鑫编撰,收入《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邵燕君主编、王玉玊副主编,北京三联书店)

据《说文解字》,“丧”本义为没有、失去,后衍生出与死亡相关的仪式之意,如丧礼。在2016年中期流行的“丧文化”等语汇中,“丧”形容一种没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颓废、对未来失去希望等。

“丧”的流行始于“小确丧”。“小确丧”出自2016年7月14日微信公众号“新世相”推出的同名文章,意为“微小而确定的不幸”,专指能毁掉幸福感但又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头发掉进汤里、橡皮在纸上留下污渍、明明定了闹钟却无法起床等。它与“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相对,将高压之下都市青年的脆弱精神状态展露无遗。该词一出现,便受到年轻人追捧,讨论度极高。

“小确丧”拉开了“丧文化”的序幕,“葛优瘫”则引发起高潮。“葛优瘫”出自1990年代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一张剧照。照片上,葛优饰演的角色瘫倒在沙发上,双眼无神,一副生无可恋、却又无人能奈我何的表情。网友看了纷纷表示,“这不是我在家的状态么?”“生活太累好想瘫着!”……并为此制作了大量表情包。自此,“丧表情包”井喷式爆发,诞生了“咸鱼”“悲伤蛙”“懒蛋蛋”等知名丧表情。其中,以“咸鱼”流传最为广泛。“咸鱼”出自周星驰经典电影《少林足球》:“如果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表情包中,一条咸鱼离开了水源,来到地上,伸着两条细腿,做出无数种颓废姿势,“咸鱼”因此成为“废人”的代名词。

“丧文化”包含一种戳破心灵鸡汤、绝望到底的黑色幽默:“你全力做到最好,不如人家随便搞搞。”“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顺便也关上了窗。”美国动画片《马男波杰克》在国内的流行是绝佳例证。波杰克是一匹中年过气明星马,每日过着颓废无聊的生活,说着消极无望的台词。这些台词被微博大V截图发出,得到大量点赞转发。这种黑色幽默认为人生境遇本质是负面的、向下的、压抑的,它宣布虚假的“正能量”无效,唯一的出路是正视生命中的黑暗,带着绝望活下去。然而,这种观念恰恰来自都市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只是当他们发现自己长期在半空中挣扎、难以再进一步时,这种渴望就变成了焦虑,既担心生活不会变好,又恐惧它变得更坏。最终,焦虑化为无情的自嘲,以降低期望值的方式接受现实。

“丧文化”的主要受众是都市青年,其流傳方式也不止于在网络中大量刷屏,还产生一批文化产品,进入消费空间。“丧茶”是其中的代表。“丧茶”是一家为“丧文化”营销造势的奶茶店,仅仅营业了四天。它的特色是为饮料起丧气的名字,如“碌碌无为红茶”“前男友过得比你好果茶”“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价格大多在二十元上下,稍稍高于同类店面。另一个例子是上海彩虹室内音乐团,以“丧曲目”为保留节目,在音乐会最后演唱。其中,《感觉身体被掏空》是刷爆朋友圈的神曲。歌曲以“葛优瘫”表情包的配图文字“感觉身体被掏空”为灵感,讲述表面光鲜的小白领被外企老板榨干精力的“丧”生活:“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戴了两年半。”这种无望感和疲惫感是都市青年生活的传神写照。

2017年12月流行的“佛系文化”可以说是“丧文化”的又一个小高潮,或者说“升华”。“佛系”指不争不抢、看淡一切的心态,和佛教没有直接关系。“佛系”最早来自“佛系追星”,指不混圈、不产粮(指进行同人创作)、不掐架、心态平和的粉丝。这一词汇进一步流行,则又是得到了“新世相”的推波助澜。12月11日,该公众号推文称“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将“佛系”泛化为“怎样都好”的心态,衍生出“佛系买家”(指不和卖家对话、不评价、不退换货的网购者)、“佛系恋爱”(不吵架、不矫情、搭伙过日子的恋情)等用法,令大量青年对号入座、立地成“佛”。然而,“怎样都好”其实是在“怎样都不好”的境遇中锻炼出的又一种犬儒主义心态,所以也有人称“佛本是丧”。

例句:

有勇气在烈日下排队三小时买丧茶的人根本就不是真的丧。

看完《野草》,我觉得鲁迅可以说是很丧了。

每个月有三十天都感觉很丧。

好丧啊!不过往好处想想,虽然我没钱,但有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