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蓉 袁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常常空洞无物,这与中年级“段”的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如何把段落教学做扎实、做到位?我们探索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序列教学
在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序列性,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其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抓重点词句和中心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简洁、完整、通畅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概括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段的结构多种多样,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典型的、常见的构段方式进行归纳、分析,认识一些常用的段落特點,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猫》一文的教学中,在确立了“中心句”的概念后,让学生品读,感悟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展开段落描写的,从而理清“总分”关系,以教引路。使学生不仅掌握构段的规律和方法,还可以迁移到习作中去,培养写段谋篇的能力。
二、读写联动
1.挖掘教材精彩段落,品赏迁移
在中年级针对段的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有条理、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的。教材中不乏最优秀的语言范本。在教学中渗透构段特点、细节描写的概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认识,形成段落意识。同时,根据课文构段方式和表达特点,进行迁移性练习,使学生从“知”到“会”,将段的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示范作用,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段式训练点,做到边学边练、一练一得,在仿写中走出习作起步的迷茫境地。通过以上类似的训练,相信孩子们在行文结构上会有所领会,学会在习作中有条理地叙述事情。
2.精选经典文学作品,赏析模仿
阅读名家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品味,扩大视野,更能积累素材,收集写作范例。因此,要构建好段落结构、做好细节描写,除了在课内强化学习,还得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学习借鉴其中的表达方法,增加语言积累,达到内外联动。教师可开展“名家经典”品赏,如学完《蟋蟀的住宅》,同学们燃起阅读《昆虫记》的热情。教师在与学生共读此书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段落的写法,继而迁移到习作中。
三、段式群读
文章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呈三个梯度。
第一梯度:初步了解语言表达的四种形式:①话语+提示语;②提示语+话语;③话语+提示语+话语;④话语。在这一梯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爬天都峰》《灰雀》《小摄影师》等课例进行教学。
第二梯度:重点训练“提示语+话语”的形式,强调提示语要添加动作、神态等。课例示范有《小摄影师》《奇怪的石头》。
第三梯度:强调提示语的灵活运用,典型的课例有《陶罐和铁罐》《画杨桃》《惊弓之鸟》。
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孩子,往往会在处理人物对话时,丢三落四,不是忘了加提示语,就是忘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课例,扎实第一梯度的教学,反复练习。到达第二梯度时,可以运用段式群读的方式进行“群文”教学,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引领学生走进不同语境,体会不同的表达形式,感受不同的表达策略与效果。让学生在全新的阅读体验中,形成系统的语言认知。
四、口诵心悟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段落教学的有效策略。我们应当利用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竞赛等阵地,借助各种朗读形式,代替单纯的知识讲授。针对文段特点,有意识引导学生,用各种朗读技巧去诵读段落,使学生口诵心悟,感受不同段落的特点。
例如,遇到并列关系的段落时,引导学生仿照合唱声部的模式,分成若干小组,合作朗读段落中并列关系的句子。朗读时,可提醒孩子依据标点符号来停顿,让学生直观感知句子的并列关系。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往往集中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读出重点词句的情感,体会段落的内涵,从而掌握段落的构段方式。
我们采用以上四种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段落结构,学习作者的构段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从经典语段中获得精神涵养,学习语言要义、表达方法,言意兼得,基本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段落结构形式,更好地进行表达。以此将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责任编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