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容,徐 敏,刘运霞,刘悦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080)
乳房胀痛是指乳房过度充盈,由乳房内血管、体液和乳汁积聚形成。一般在产后2~3 d发生,并出现胀痛及沉重感。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与自然分娩产妇相比,剖宫产产妇因产后疼痛或身体不适而不愿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较低,并且剖宫产产妇早期与新生儿接触时间少,无效哺乳增多,最终导致乳房胀痛的发生。随着我国剖宫产率逐渐上升,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1]。另一项研究显示,在乳房胀痛发生时约57%的产妇不知道怎么处理[2]。乳房胀痛如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发展为化脓性乳腺炎,严重影响母乳喂养率[3]。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母亲的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增加母亲的舒适感和哺乳的信心。乳房按摩是乳房胀痛护理的一种有效手段[4]。有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早期乳房按摩不仅能够促进母乳喂养,还能促进产妇子宫修复等[5]。通过按摩乳房可以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胀[6]。但是在胀痛的乳房上常规按摩(从乳房根部到乳晕的按摩)时会给产妇带来疼痛,难以得到产妇的配合,从而影响疗效的稳定性、继续治疗的信念及持续母乳喂养的信心。在对中度乳房胀痛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寻求一种减轻疼痛按摩乳房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乳房结构及乳房胀痛发生机制的分析,对常规乳房按摩手法及步骤顺序进行改良,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产后发生中度乳房胀痛的产妇140例,所有产妇均符合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采取纯母乳喂养,均未合并严重肝、肾、造血、神经系统等不适合母乳喂养的疾病,无乳头凹陷、乳腺炎、乳腺手术史等。排除标准:胸部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者,血友病、心脏病合并心功能3级者;新生儿患内科并发症、唇腭裂、舌系带过短等影响吸吮的疾病及未能进行母乳喂养者。140例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6.46±2.4)岁;孕周37~42周,平均(38.5±2.5)周;产次1~3次,平均(1.3±0.5)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10~4.020 kg,平均(3.275±0.040)kg,1 min Apgar评分9~10分,平均(9.5±1.2)分,5 min Apgar评分9~10分,平均(9.6±1.4)分。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顺产23例,观察组顺产25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产妇均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蒸汽热喷联合常规按摩治疗。(1)乳房蒸汽热喷:产妇采取舒适的体位,操作者洗手,启动蒸汽喷雾器(TODOM®,338A),待蒸汽稳定喷出时移至距离产妇乳房25 cm处,温度约50 ℃,热喷时间为每侧5 min[8]。(2)乳房按摩:产妇平卧露出胸部,操作者在进行乳房按摩前清洁双手修剪双手指甲以免损伤皮肤。左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托起产妇一侧乳房。右手小鱼际肌按顺时针方向螺旋式按摩
A:第一节段按摩乳房前段,乳晕部分;B:第二节段按摩乳房中段,离乳晕2 cm处;C:第二节段按摩乳房中段,离乳晕4 cm处;D:第二节段按摩乳房中段,离乳晕6 cm处;E:第二节段按摩乳房中段,离乳晕8 cm处;F:第三节段按摩乳房后段,乳房根部乳房,顺序从乳房根部至乳晕,一侧乳房按摩10 min[9]。每次双侧乳房热敷与按摩的总时间为30 min,每天2次,治疗2 d。
图1节段式乳房按摩方法
1.2.2观察组 采用蒸汽热喷联合节段式按摩治疗。(1)蒸汽热喷治疗同对照组。(2)节段式乳房按摩时用乳汁作为介质起润滑作用,向着乳头方向放射性按摩。乳房按摩步骤:①第一节段按摩乳房前段乳晕部分,操作者一手托起产妇一侧乳房,另一手用食指、中指在乳房前段乳晕部分进行螺旋形指揉法按摩;②第二节段按摩乳房中段部分乳晕外至乳房根部处,操作者一手托起产妇一侧乳房,另一手食指、中指分别在离乳晕2、4、6、8 cm处进行螺旋形指揉法按摩;③第三节段按摩乳房后段乳房根部,操作者一手托起产妇一侧乳房,另一手用食指、中指在乳房后段乳房根部进行螺旋形指揉法按摩,见图1。一侧乳房按摩10 min。每次双侧乳房热敷加按摩的总用时间为30 min,每天2次,治疗2 d。
1.3观察指标 (1)按摩时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采用直接的疼痛评估尺),根据10分制标尺患者进行自评,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2)治疗2 d后的治疗效果。①治愈:治疗后乳房硬结、红肿、疼痛消失,乳汁排出通畅;②有效:治疗后乳房红肿、疼痛减轻,硬结变小变软,乳汁排出较通畅;③无效:治疗后局部症状无改善,乳汁排出困难[10]。
2.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按摩时乳房胀痛程度[疼痛评分(2.57±0.49)分]低于对照组产妇[疼痛评分(4.46±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2 d后治疗效果比较[n=70,n(%)]
2.2两组治疗2 d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 d后观察组产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P<0.05),见表1。
母乳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母乳富含免疫球蛋白,能为新生儿提供抗体,增强免疫力[11]。产后乳汁刚开始分泌时,因初乳富含蛋白质,有形物质较多,故质稠、流动不畅,加之剖宫产后伤口疼痛未能有效哺乳,致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导致乳汁排出不畅而淤滞在导管内,乳房会变得较热、重且疼痛,部分产妇甚至因产后乳房胀痛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而减少或放弃母乳喂养,选择人工喂养,因此建议剖宫产术后尽早进行乳房按摩[12-13]。常规的乳房按摩法通过剥离乳房基底部与胸肌筋膜的黏着,使乳房组织疏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疏通乳汁流出[14]。而本研究采取的节段式按摩是从乳房前段乳晕部分逐步向乳房后段乳房根部进行按摩,先将乳房前段乳晕部分输乳管膨大的输乳管窦按摩通畅,因为输乳管窦接近乳头开口,先按摩此处利于乳房前段的乳汁流出,再按摩乳房中段及后段,因前段的输乳导管通畅,后段的输乳导管就更易于疏通,从而减少乳房内乳汁瘀滞,加快乳汁排出,同时缓解乳房胀痛。与常规按摩相比,节段式按摩可更加快速有效地疏通乳房乳汁的淤滞,促使乳房硬结、红肿、疼痛减退,减轻产妇的疼痛,促进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产后中度乳房胀痛,乳房变得更为肿胀且疼痛。其中乳房内压力在乳房胀痛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释放乳房内压力成为解决乳房按摩时疼痛的关键。常规按摩为掌揉法按摩,用小鱼际肌以顺时针方向螺旋式按摩乳房;而节段式按摩则用食指、中指进行指揉法按摩,从乳晕逐步向乳房根部按摩,指揉法按摩作用于局部,轻揉缓和,刺激性较小[15],可减轻按摩时的疼痛,使产妇更易接受,有利于促进护理治疗的实施,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节段式按摩从乳房前段乳晕部分逐步向乳房后段乳房根部进行按摩,先将乳房前段乳晕部分按摩通畅,再往乳房后段按摩时,通畅的输乳导管对乳房前段部分组织造成的压力也相应降低,较常规按摩更能避免因按摩造成的压力升高导致的疼痛。
综上所述,对发生产后中度乳房胀痛的产妇,实施蒸汽热喷联合节段式按摩的临床效果明显,能促进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乳房胀痛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