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咏梅
(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较高,据报道我国4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为9.9%左右[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等,患者处于不适状态,不良心理应激突出。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改善其不良心理应激,总结如下。
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5.43±7.37)岁;病程2~20年,平均(8.49±2.08)年。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66.21±7.59)岁;病程3~21年,平均(8.26±2.31)年。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维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温度、湿度适宜,进行口腔护理、氧疗护理、饮食指导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致化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严重者每天进行心理疏导15~20 min,发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必要时邀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负性心理较轻者,每天沟通10 min左右,给予疏导和指引。(2)口腔护理:每天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帮患者清洁口腔2次/d,病情严重者,增加清洁口腔的次数,进食后即进行口腔清洁。(3)氧疗护理: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氧疗方式,并进行讲解氧疗目的,防止擅自中断氧疗,使用面罩给氧需进行被压皮肤的护理,提高氧疗舒适度[2]。(4)病情观察:掌握患者的合并症情况,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注意防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被其他疾病掩盖。(5)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宣教,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反复讲解,尽可能让患者充分。
(1)心境状态:使用简明心境状态量表对患者的紧张、愤怒、迷惑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评分越低表明心理应激越轻。(2)焦虑、抑郁心理:使用美国Zung氏设计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分越低程度越轻。
护理后观察组紧张、抑郁、愤怒、迷惑评分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心理应激比较(,分)
表1 两组不良心理应激比较(,分)
护理后紧张 愤怒 迷惑 紧张 愤怒 迷惑观察组 42 77.74±8.62 78.16±7.25 76.74±9.22 55.89±7.36 58.34±8.06 61.21±7.96对照组 42 79.82±9.95 80.14±8.31 75.38±9.46 60.24±8.17 65.15±9.32 68.45±8.14 t组别 n 护理前1.024 1.164 0.667 2.564 3.582 4.121 P 0.309 0.248 0.507 0.012 0.001 0.000
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抑郁心理比较(,分)
表2 两组焦虑、抑郁心理比较(,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2 66.16±6.89 37.54±4.02 64.58±6.29 36.11±4.97对照组 42 64.73±7.41 48.61±5.69 62.74±6.37 49.04±5.83 t 0.916 10.298 1.332 10.938 P 0.362 0.000 0.187 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生,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应激。常规护理主要围绕疾病开展护理措施,忽略了患者身心方面的护理需求。细致化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提倡以人为本实施护理。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心境状态、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均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应激与病程、文化程度密切相关[3]。细致化护理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因认知缺乏引起的焦虑、紧张、迷惑等不良心理应激;通过差异化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心理应激;通过加强口腔护理、氧疗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综上,细致化护理能够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