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雅,蔡 萍,沈思雯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江苏 无锡 214062)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下咽困难、胸骨后疼痛[1]。临床上对该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方式,患者身心均存在受损可能,为此,需要在围手术期中配合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提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治疗食管癌,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9~70岁,平均(55.10±8.29)岁;研究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1~73岁,平均(56.37±8.4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参照组行常规外科护理,研究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体为:(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包括手术方法、配合事项、并发症等,减少其抵触感。若患者情绪波动过大,据其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术前1周给予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术前叮嘱患者禁食、禁饮。
(2)术中护理:为帮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术中配合医师操作,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同时使用加热毯预先加温手术台,使患者体温保持在36℃。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合理设置引流管,胃管、胸管等。
(3)术后护理: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中流量吸氧,遵循医嘱给予非甾体类镇痛药,减轻疼痛应激反应。术后给予营养支持,于鼻肠管内滴入肠内营养剂,250 ml/次,2次/d,初始滴速20滴/min,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营养液量和输液速度。术后2 d遵医嘱给予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预防恶心呕吐。术后4~6 h,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翻身并活动四肢,若患者状态良好,可指导其取坐位,给予指导及协助有效咳嗽排痰、叩背,以促进肺复张,协助其下肢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据心率、血压、尿量等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6 d若患者无发热、吻口瘘等症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拔出胃管,进行饮水试验,2h/次,初始饮水量为10 mL,逐渐增加至100 mL,患者进食若无不良反应,次日可拔除鼻肠管,指导进食流食,少食多餐并逐渐过渡至普食。
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伤口感染、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采用SPSS 1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单位以“%”、“”表示,x2、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结果如表1,研究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住院时间(d)研究组 50 60.17±2.75 2.56±0.53 1.52±0.24 9.21±0.74参照组 50 83.51±2.99 4.30±0.48 2.67±0.38 11.63±0.54 t - 40.627 17.207 18.093 18.680 P -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n 排气时间(h)拔管时间(d)下床时间(d)
结果如表2,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致死率极高。临床上对于该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考虑到患者手术治疗后应激较大,其生理与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损伤,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施以合理的护理干预[3]。但应当注意的是,由于食管癌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常规护理方法缺乏针对性,导致患者病情恢复较慢,患者受疼痛折磨时间较长。
本研究提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其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基础,整合了多学科知识,优化现有护理措施的新型护理理念。将其落实于食管癌患者护理过程,主要是从术前、术中、术后三阶段给予患者一系列优化手段,从而减少其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手术带来的创伤,加速病情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该方法护理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更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中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手术带来的不良影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在临床上是具有推广与使用价值的护理方法。